鉅大LARGE | 點擊量:1368次 | 2018年08月19日
鋰電池的儲能正成為資本掘金的新貴之地
得益于中國新能源建設風起云涌,以鋰電池為主的儲能正成為資本掘金的新貴之地。
9月初,仰融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正道集團發布公告稱,收購了鋰電池生產商浙江佳貝斯綠色能源公司100%股權的方案。正道集團為此將支付3600萬元現金,以及價值1.44億元的股權,總計達1.8億元人民幣。
“鋰電池占電動車生產成本的50%,此次收購之舉,仰融不僅為自己未來的造車計劃鋪路,更可以看出他的野心,他想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儲能盛宴中為自己掙得一席之地。”9月8日,一位與仰融相交多年的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不過,這只是冰山一角。熱潮之下,不僅掀起了二級市場的“炒鋰”高漲,也刺激了一級市場對鋰電池的狂熱投資,目前,染指其領域的企業已有數百家之多,而目前這場盛大的資本游戲還在源源不斷地吸引著更多加入者。
資本盛宴
造車狂人仰融以收購浙江佳貝斯為契機,將一只腳邁進了新能源的門檻,這讓一向熱衷于資本運作的他更有了炒作的本錢。
據記者了解,浙江佳貝斯規模并不大,為一家中小公司,仰融此次收購,為溢價收購。公開資料顯示,佳貝思成立于2007年7月4日,專門開發及制造磷酸亞鐵錳鋰及動力電池組。公司產品主要市場及客戶位于中國及歐洲國家,以及美國的汽車生產商、汽車有關零件生產商及經銷商。去年,該公司資產凈值為1791萬元,盈利158.8萬元。
一位佳貝斯人士向記者透露,在收購之前,該公司遇到了資金瓶頸,因為在鋰電池方面投入巨資研發,而市場卻并未成熟,導致公司運行困難,被正道集團收購是最好的選擇,正道剛進來就投了1500萬元支持鋰電池研發,解決了燃眉之急。“仰融聰明之處在于,此收購讓他進可攻、退可守,進一步為實現電動車計劃打了基礎,退一步,即便電動車計劃失利,他也能從電動車產業鏈條中的最為賺錢的鋰電池中分得一杯羹。”
想分這杯羹的不僅僅是仰融。9月7日,南洋科技(002389.SZ)發布公告稱,將與關聯人邵奕興共同出資3000萬元發起設立浙江泰洋鋰電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之后,將投資1億元建設年產1500萬平方米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
9月8日,南洋科技董秘杜志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原先電子薄膜主業基礎上的延伸,該公司也已為進入鋰電池領域準備多年,最終選擇了門檻較高的鋰電池的上游——隔膜項目。“我們的計劃是一年半項目建好后,能實現年銷售額1.2億元,凈利潤2500萬元。”
作為這個行業最早的進入者之一的杉杉集團,已經開始從鋰電池原材料擴展到全產業鏈,杉杉副總裁曹陽對記者表示,杉杉鋰電池的全產業鏈計劃已經開始啟動。據悉,杉杉集團目前已經與日本戶田工業株式會社及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就鋰電池正極材料制造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三者將在鋰電池研發和資本層面展開合作。
來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儲能行業共有10起VC/PE投資案例,其中所披露的7筆總額就有4301萬美元,儲能投資案例在潔凈能源行業中占比已近30%,而到了今年底將有數億美元涌入這個產業。
隱憂浮現
“現在整個儲能行業魚龍混雜,很像當年的多晶硅起始階段。”一位不愿具名的某私募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
他表示,如今的上市公司只要和“鋰”沾上點邊,股票就瘋長,成為眾多機構的炒作對象,而更值得憂慮的地方在于,目前很多公司盡管之前沒有鋰電池研發和生產經驗,但也紛紛上馬,全國掀起了一片圈地熱潮,整個行業在初期就已有大量泡沫。
該人士分析,鋰電池產業鏈上游門檻高、中下游低,這是讓眾多資本進入的原因,大資本做上游的原材料,小資本做下游的電池件。這其中有看好其前景,認真做的,也有利用新能源的概念圈錢的。“我調查過一些企業對外大肆宣稱要進入鋰電池領域,由此獲得了地方政府在貸款、土地等各方面的優惠,但是最多蓋個廠房裝裝樣子,連機器設備都沒有,貸款被移作他用,而以新能源為噱頭低價要來的土地,過兩年就開發房地產了。”
目前,鋰電池主要使用于電動汽車、風、光電產業等,而如今的趨勢是,一些鋰電池廠商已在主動和被動的情況下部分退出風、光電儲能市場,這主要是鋰電池規模過大難以控制,例如國家電網投資的國家風光儲輸一期示范工程中,總量18兆瓦的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招標就因此暫停了。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李勝茂認為,未來鋰電池將可能全部專注于電動汽車市場,“不過要大規模運用,必須解決續航能力、容量等技術問題,但在目前這還是主要的瓶頸。”
“目前我國上百家生產鋰電池的企業,真正技術和質量上過關的最多不超過10家。”東風股份(600006.SH)總經理盧鋒對記者說,此前,東風汽車為國際快遞巨頭TNT提供了首批純電動運輸車,據盧透露,該車電池就是采用了仰融此次收購的浙江佳貝斯產的電池件,而東風汽車在全國有五六家如佳貝斯這樣的供應商。
而據記者了解,東風汽車此次為TNT提供的電動車續航里程為120公里,不過這仍然無法滿足快遞業需求,TNT子公司天地華宇總裁徐水波就對記者說,一輛快遞車每個月的行程在6000多公里,每天至少要在200~250公里,“如果電動車性能可以達到這個水平,我們就會一定規模地試用。”
“目前的鋰電池技術還難以讓數噸重的卡車日行三百公里,但這兩年肯定會有突破,我們已經在嘗試。”9月8日晚,比亞迪汽車銷售副總裁王建均對記者說,比亞迪的E6電動轎車續航達到了300公里,而目前他們的電動公交車樣車已經出來。
“技術突破不是問題,關鍵是配套,與國外相比,我國在電動車配套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充電站規模太小,只有通過市場的巨大拉動,才能給鋰電池技術上帶來巨大的突破。”王建均說。
不過,上述私募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在我國除了比亞迪、杉杉等有著較為先進技術之外,多數廠家均無核心技術,鋰電池主要技術仍掌握在美國、日本等國,很多企業做的僅是拼裝生意。“我們喜歡炒作鋰電池題材,但也深知,這里面有著巨大泡沫。”
鏈接
儲能,指將電能經由技術轉化為化學能、勢能、電磁能等形態,共分為電池儲能、電感器儲能和電容器儲能三大類。而其中電池儲能是今朝最為成熟的儲能技術,電池行業中又以鋰電池投資最為集中,此外還有傳統的鉛酸電池、液流電池等。
含有儲能電池業務的主要上市公司
風帆股份特種鉛酸蓄電池的定點生產單位,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的開發。
科力遠泡沫鎳和鎳系電池,鎳氫動力電池項目正在研發過程中。
德賽電池國內外手機鋰電池供應商。
TCL集團子公司生產鋰電池。
江蘇國泰鋰電池電解液。
杉杉股份鋰離子電池材料。
中信國安國內最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和錳酸鋰的生產商。
中國寶安錳鎳鈷酸鋰電池正極材料(三元正極材料)。
佛塑股份與比亞迪共同出資281萬美元組建佛山市金輝高科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特種電池用離子滲析微孔薄膜。
上一篇:新能源國際聯盟成立
下一篇:豐田氫燃料電池汽車投資設計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