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38次 | 2018年08月06日
新能源汽車產品標準符合國情
“新能源汽車從研發示范轉向產業化,仍要加大產業投入。新能源汽車技術日新月異,標準制定也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改進過程。”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在兩會期間作出如上表示。
新能源車從“十五”的研發為主體,到“十一五”的示范為亮點,到“十二五”產業化,其面臨的核心問題是怎樣讓產品適應市場需求,同時又能適應技術的發展。歐陽明高給出了三點建議。一是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二是制訂符合中國國情的電動車相關產品技術標準;三是出臺有特色的配套政策。
他以新能源車的核心技術——電池為例解釋說,我國電池產業規模較大,但基礎層次的研究水平與國外相差較遠。“國外尤其美國在電池前沿技術的投入大,研究人員比我們多,涉及的學科比我們廣,他們的研究計劃可以做到面向2020年、2030年。如現在的鋰電池能量大概是每公斤一百瓦,到2020年達到兩百瓦每公斤,到2030年四百瓦每公斤。我們相對來講,研發不夠均衡。”
國內新能源車產業發展涉及科技部、工信部、國資委等多個部委,目前尚未有一個相關標準出臺。然而企業的熱情已經被點燃,各種形式的產業聯盟、技術聯盟層出不窮。對此,歐陽明高建議,應在前期研發示范的基礎之上總結經驗,加快制訂產品標準。實際上,業界對如何制定標準,存在一系列爭議。他表示,標準制定也不一定一步到位,還可以逐步完善。“但是沒有標準,要想產業化是不太可能的。”
談及中國新能源車發展具備哪些優勢,歐陽明高顯得頗為自豪。他向記者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一五”期間我國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他看來,這為將來新能源車的快速推廣打下堅實基礎。他還告訴記者,國內市場的多元化環境也是優勢之一。然而由于新能源車仍處在發展階段,消費市場并未完全打開。雖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為推廣新能源車均打出了誘人的補貼旗號,歐陽明高卻認為,鼓勵政策也要多元化,補貼只是其中一種。他建議,對新能源汽車實施稅收優惠政策。此外,各地也可以出臺符合當地實情的特殊政策,例如北京實行車輛搖號上牌,電動車可以例外。“政策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不一定就是某一種。很多差異化的政策起到的鼓勵作用也許比單純的補貼來得更有效,更合理,更公平。”
目前,全國已有25個城市被列入新能源車試點范圍,剛剛獲聘成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聯盟首席顧問的歐陽明高用成都的例子向記者說明了地方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性。據歐陽明高介紹,城市里車行緩慢,空調耗能巨大,至少要占電池容量的1/3到40%甚至到50%。“一裝空調,電池就要變大,整個成本就要上升。而成都溫差不大,對空調的要求較低,在這點上顯得比較有優勢。而且成都對小型車包容性比較強。此外成都在電池材料及相關電子信息產業方面比較發達,可以與電動汽車相配套結合。”他向記者表示,不主張各地全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上一篇:加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產業再現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