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72次 | 2023年10月24日
對話全國政協委員曾毓群:我國電池碳足跡核算標準存在空白
中新經緯三月四日電(付玉梅)"當前鋰資源供需形勢嚴峻,行業發展面對挑戰。應加快國內鋰資源勘探開發,保障供應鏈安全,同時應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攻關,提升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水平。"近日,全國政協委員、CATL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稱。
作為"萬億"鋰電池龍頭公司的掌門人,曾毓群在過去一年持續調研新能源領域。除了鋰資源供應外,曾毓群今年提交的四份提案還關注了新型儲能和抽水蓄能、電池碳足跡、鋰電池運輸等領域。其中,曾毓群呼吁盡快啟動我國電池碳足跡標準和方研究,建立產品碳排放管理體系。
從全生命周期來看,業界普遍認為,我國電池要進行統一碳足跡核算標準存在不小難處。具體如何看?
曾毓群告訴中新經緯,電池在整個新能源產業鏈中具有關鍵用途,歐美各國已紛紛將電池納入戰略規劃,并制定了相關的配套法規。我國在電池技術、制造和產業鏈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但在電池碳足跡核算標準和方方面存在空白,而歐盟正在加快制定《歐洲電池法》。
因此,盡快啟動我國電池碳足跡標準和方研究,建立產品碳排放管理體系,參和全球碳中和規則制定,推動和歐盟建立電池碳足跡管理互認機制,有關確保我國電池領域全球競爭力十分重要。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曾毓群對此提出了三個建議,一是借助我國產業鏈完善、應用數據豐富的優勢,加快我國電池碳足跡方研究。同時和歐盟積極溝通,建立合作交流機制,推動中歐電池產品碳足跡方的協調和互認。
"雙碳"無疑是近兩年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詞。曾毓群告訴中新經緯,碳中和已從全球共識變成全球行動。2021年,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仍不斷反復,但全球綠色發展的決心沒有減弱,反而不斷加強,并落實到各國實踐中,很多政策法規持續出臺,逐步具體化。
"電力和交通是碳排放的大戶,而電力和交通的轉型,都要大容量電池作為保障和支撐。在市場層面,隨著雙碳政策的逐步落地,全球新能源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的滲透率在快速上升。"曾毓群說。
另一方面,這樣的高景氣度使得新能源領域成為最具活力和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板塊之一。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預測,面向1.5度溫控目標,未來三十年,全球在能源領域、交通領域的投資額,將從平均每年五六千億美元,提高到每年約兩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