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74次 | 2022年06月25日
170GWh藍海市場 船舶鋰電"大餅"如何啃?
船舶電動化藍海市場"山雨欲來",隨著新能源補貼窗口期不斷收窄,市場高度集中且競爭愈演愈烈,部分鋰電公司開始重點瞄準這一細分市場。
高工鋰電注意到,南京、武漢、新疆等多個湖/河景區正在推動船舶油改電工作;武漢長江渡輪、珠江客輪、上海安吉-黃浦渡輪在推行純電動示范船項目;大型幾千噸級散貨船也在探索油電混合新能源船舶項目。
船舶電動化趨勢的促成,一方面,來源于航運業日益攀升的節能減排壓力,國家有關船舶污染排放的控制不斷趨嚴,航運業新能源化的探索開始提速;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帶動下,鋰電池技術不斷提升,成本日趨下降,這有關鋰電池在船舶領域的應用延伸也有著重要意義。
高工鋰電了解到,目前船用鋰電池必須通過我國船級社(CCS)及其授權機構的資質認證,且CCS只認定方形磷酸鐵鋰。其中,內河、內湖的短距離運輸船、觀光船、輪渡船等小噸位船舶以純電動為主,大噸位長途商用船則以油電混動技術路線為主。
業內觀點一致認為,船舶電動化尤其是純電動船有望在內河、內湖等短距離運輸船、觀光船、輪渡船等市場率先爆發,且多集中在2000噸以內的船舶類型。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那么船舶電動化將帶來多少的鋰電池需求,國內電池公司布局情況以及面對的行業瓶頸又有什么?
170GWh藍海市場
由于內湖、內河船舶分類應用場景較多,且多集中在小噸位短距離的運輸、觀光船舶。行業觀點認為,這塊市場將成為船舶電動化的突破口,預計可實現60%的電動化替代率。
相關數據顯示,國內內湖、內湖船舶數量約12.83萬艘,2.19億噸,按照60%電動化比例計算,對應的電動化船舶為7.7萬艘,1.31億噸。根據電動船每噸要鋰電池1.3KWh計算,對應的鋰電池需求為170GWh。
船舶電動化提速,重要原因是電動船可以滿足航運業綠色、節能減排的發展需求。
據了解,船舶處于最優巡航狀態時的排放屬于可控范疇,但船舶處于進出港低速航行以及靠泊狀態時,均屬于非最佳燃燒工況或高排放工況,由此出現的有害氣體、顆粒物及噪音污染日益嚴重,對水域生態環境也造成嚴重影響。
除此之外,電動船在百公里綜合成本的優勢也明顯優于柴油動力船舶和天然氣船舶。其中,電動船舶百公里綜合成本為3272元/百公里;柴油動力船舶為4320元/百公里;天然氣船舶為4440元/百公里。
作為電動化船舶推廣代表,武漢旅發投集團表示,目前武漢東湖游船已全部實現全電推進系統,集團計劃用兩年時間將武漢輪渡公司300客座以下游船全部改為全電推進船舶。
同時,由于電動船舶結構簡單、轉動部件少、工作可靠,所以維護成本低,運營成本比普通同類型商船節能30%。因此,電動船舶被認為是符合當下綠色船舶發展的重要趨勢。
船舶鋰電池要求
當前,已有越來越多的電池公司開始將目光轉向船舶領域,針對性的開發船舶鋰電池系統,但能夠在產品質量和技術上過關的公司并不多。
從目前電動船動力鋰電池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安全、循環及倍率方面綜合性能更優的磷酸鐵鋰方形動力鋰電池為主流。
高工鋰電了解到,船用鋰電池在裝船使用前必須獲得我國船級社型式認可證書,截至2019年六月,國內擁有船級社認證的電動船用鋰離子電芯公司數量較少,認證公司11家、認證電芯產品25款。
作為我國船級社官方授權電池檢測機構,廣東質檢院項目工程師何龍平表示,我國船級社針對磷酸鐵鋰電池系統的檢驗,分別給出了磷酸鐵鋰電池船上應用安全技術要求和磷酸鐵鋰電池產品檢驗要求。檢驗項目及參照標準如下:
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90826-1566817362424086062.png
同時,我國船級社有關船用電池安全還提出了鋰電池間的要求、電池的布置和安裝、電池管理系統基本功能要求;產品檢驗要求中還包括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的型式試驗和出廠試驗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船用電池檢測還停留在電芯級,且檢測項目和車載動力鋰電池項目差不多,只是標準不相同,按照長期發展來看,還要更加完善的船用電池完善安全規范體系。
今年一月初,CATL和我國船級社(CCS)武漢規范研究所在福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啟動電動船舶安全規范的研究和制修訂工作,建立從電池單體、模塊、電池管理系統到電池系統的安全規范體系,促進鋰電池水上安全應用的健康、持續發展。
鋰電公司搶灘布局
國內方面,CATL、億緯鋰能已經率先在船舶鋰電池領域取得突破。此外,星盈科技也在進行船舶鋰電池檢測認證中。
其中,CATL已經攻克了船用鋰電池安全、長續航、大功率、長壽命等技術難題,電池包系統設計采用符合IP67以上防護等級的電池包,可有效規避水汽、鹽霧及粉塵引發的安全風險,滿足全生命周期內的IP等級要求。
截止目前,億緯鋰能船用電池總裝機量已超過30MWh,裝載新能源船舶數量超100艘。同時,公司和上海瀚舜船務有限公司簽署了《新混合電推散貨船項目合作協議》,宣布全球首批五千噸新能源散貨船(Diamond5K系列)項目正式啟動。
GGII認為,隨著船舶電動化的推進,船舶對鋰電池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上升,將會吸引越來越多鋰電池公司入局,而率先在該領域布局的電池公司將獲得發展先機。
要注意的是,在電動船舶發展初期,要國家政策的引領和支持,通過技術攻關解決關鍵瓶頸,通過示范運行明晰商業模式。電動船舶的發展還要標準規范的引導技術提升,保證安全應用和健康發展。
海外方面,船舶電動化的趨勢也在加快推進。韓國造船公司三星重工業公司表示,公司已開發出一種用于船舶的鋰電池動力系統,并獲得了挪威著名船社DVL-GL的認可證書。同時,三星重工還表示將和芬蘭電力設備制造商Wartsila合作開發船舶儲能系統。
據了解,該船舶鋰電池系統由三星SDI研發制造,可應用于任何類型的船舶。同時,三星SDI還將為韓國軍方供應鋰電池系統。
此外,混合動力和船舶電池供應商CorvusEnergy公司、德國電池制造商AkasolAG以及日本電產安薩爾多工業系統公司、帥福得集團等領先的船舶和電池制造商都已經開發了新型的船舶鋰電池系統,采用鋰電池為混合動力貨船或純電動快艇/游輪供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