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98次 | 2022年07月05日
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再利用還要闖"雙關"
有數據顯示,三元動力鋰電池由于含有鎳、鈷、錳等稀有金屬,通過拆解提取其中的鋰、鈷、鎳、錳、銅、鋁、石墨、隔膜等材料,理論上能實現每噸大約4.29萬元的經濟收益,從而使其具備經濟可行性。目前,隨著動力鋰電池報廢期的到來,這些原材料的回收利用備受關注。不過,現實的原材料回收利用情況如何?江西贛州市豪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區漢成的回答或許給出了答案,他告訴記者:"以鈷為代表的礦產資源價格漲幅太大,動力鋰電池用于梯次利用使得金屬材料的使用周期太長,加劇了相關礦產資源的緊缺性。"在區漢成看來,面對日益上升的原材料市場需求,動力鋰電池的報廢回收尤其是原材料回收市場需求旺盛,但卻存在和梯次利用爭貨源的問題。
■資源稀缺和需求旺盛
"目前的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多為稀有金屬,這些金屬儲量有限,使得動力鋰電池的報廢回收非常具有前景,不過,國家鼓勵動力鋰電池先梯次利用再報廢回收,這也就使得相關原材料的回收處于貨源不足的狀態,甚至存在和梯次利用爭貨源的現象。"區漢成介紹,盡管擁有動力鋰電池報廢回收資質的公司不多,但現有公司大多處于"吃不飽"的狀態。以江西贛州豪鵬為例,其去年的動力鋰電池報廢回收業務只占公司電池回收總量的10%左右,可以說動力鋰電池的報廢回收高峰期還未到來。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進入資源循環利用公司的退役動力鋰電池不足1萬噸,超八成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滯留在車企和回收公司手中,動力鋰電池資源循環利用公司"吃不飽"現象突出,資源回收現狀不容樂觀。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報廢車協會秘書長張瑩表示,盡管有市場需求,但動力鋰電池的原材料回收時代尚未到來。
和報廢回收公司"吃不飽"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原材料的市場需求旺盛。"因為鈷等稀有金屬可以二次使用,且其性能和原生材料沒有差別,很受市場歡迎。"張瑩介紹,動力鋰電池報廢回收的各種金屬材料不愁市場,又因為原生材料短缺,價格持續攀升,使得市場對報廢拆解后的原材料有很大需求,形成嚴重"產量不足"的怪像。也因為動力鋰電池回收公司掌握了二次利用的原材料,這些曾經不被重視的公司一時間成為各方關注焦點,資本也不斷涌入。去年,廈門鎢業就增資7800萬元成為贛州豪鵬的第一大股東,北汽新能源也對贛州豪鵬進行了戰略投資,各方資本紛紛進入原材料回收領域,催熱了這一市場。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同時,原材料需求旺盛,也是動力鋰電池回收產業鏈中一些退役動力動力鋰電池未能進入正規回收渠道,而流入非法回收渠道的動因。
■行業技術水平待提升
盡管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回收時代還未到來,但因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動力鋰電池原材料的回收利用必須得到重視。但現實卻是,這一行業總體技術水平不高,嚴重制約行業的發展。"現有回收拆解公司對退役動力鋰電池拆解過程的安全風險控制體系不完善,而且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回收過程中出現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廢渣,易形成二次污染,對環境污染嚴重。同時,稀有金屬的循環利用純度不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亟待提升。"張瑩表示,現在很多動力鋰電池報廢回收公司并非只開展動力鋰電池報廢回收業務,其重要業務多為3C電池的報廢回收。一直以來,3C電池體積小、總量不大等因素,導致這一行業對技術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又因為這一行業是重污染行業,國家重視也不夠,使得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目前大多報廢回收公司不僅缺乏專門的電池拆解設備,且自動化水平也不高,重要依靠傳統手工拆解方式,起火、爆炸等安全風險大。另外,國內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三元電池種類多、規格不一,這又給這一行業提出了新的技術難題。"張瑩說。
"很多公司還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拆解電池,不僅效率不高,也無法對電池進行完全分解,進而影響原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在張瑩看來,動力鋰電池原材料的報廢回收技術水平亟待提升,同時,有關公司也必須加強對環保的投入。我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咨詢部高級研究員張健在接受《我國汽車報》采訪時也表示,當前動力鋰電池重要是鋰電池,其中雖然不含汞、鎘、鉛等毒害性較大的重金屬元素,但假如處理不當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回收本身具有可觀的經濟價值,這一行業必須得到重視,相關公司的技術水平也必須提升。
和公司技術水平待提升、投入高、產量不足、盈利難相對應的是,一些退役動力鋰電池流入非法回收渠道,一些非法公司逃避了環評等技術成本,非法對動力鋰電池進行原材料拆解、回收,造成環境污染的同時,也加劇了正規公司的生存壓力,擾亂了正常的行業發展秩序。
■資質審核空白管理缺位
和市場需求旺盛、公司爭相投資相反的是管理的落后。"據我們了解,雖然有部分公司可以進行動力鋰電池的原材料回收,但他們其實并不具備專門的回收資質,而這種資質要工信部審批,目前工信部尚未公布相關的公司名單。"我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延莉告訴《我國汽車報》記者,盡管資本看到了行業發展的前景紛紛投入該領域,但相關的管理政策卻處于嚴重滯后的狀態。一位動力鋰電池回收公司負責人也表示,贛州豪鵬等具備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回收業務的公司早在兩年前就提交了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回收的資質申請,但工信部卻遲遲沒有審批。"電池等廢棄化學物品原材料回收資質原屬于環保部核發,但由于動力鋰電池的特殊性,工信部提出要審核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回收公司的資質并單獨核發。不過,我們按照要求遞交了申請后卻遲遲未能獲得審批,這成為很多想進入這一行業的公司的‘攔路虎’。"上述負責人頗為無奈。
記者調查了解到,因為行業特性,動力鋰電池報廢原材料回收公司被列入重污染公司之列,很難進入北京等對環保要求極高的城市,而北京恰是最要開展動力鋰電池原材料回收的城市之一。"我們了解到的信息是,北京的退役電池全部投入梯次利用。但梯次利用后,原材料也要進行報廢回收,到時候這些電池又將如何處理?這是管理部門必須提前考慮的問題。"上述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