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50次 | 2022年07月04日
這家公司被強制退市 兩次布局鋰電材料業務失敗
一家曾經輝煌的明星公司,卻最終走到了被強制摘牌退市的地步,這給鋰電池公司留下了什么啟示?
七月十三日,有我國鎳業第一股之稱的吉恩鎳業(證券簡稱為"退市吉恩",證券代碼為"600432"),正式被上海證券交易所予以摘牌,自此結束了吉恩鎳業15年的上市生涯。
截至七月十一日下午收盤,退市吉恩股價收報1.38元/股,和進入退市整理期前股價相比,跌幅高達79.53%。
業內人士研究認為,退市吉恩之所以走到今天這給地步,重要是栽在了海外大肆"抄底"時的過于自信。
據了解,退市吉恩自2003年上市后主營業務重要為硫酸鎳、電解鎳。在2011年之前,公司業績表現較為平穩,之后由于鎳金屬價格不斷下降,公司業績開始走向滑坡。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然而就在主營業務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退市吉恩卻大規模舉債,在2009年開始將大量的相對短時間銀行貸款用于回報周期較長的礦產投資,導致公司資金短缺,主營產品價格持續下降導致公司利潤下降。
資料顯示,從2012年開始退市吉恩開始出現業績虧損,2014年―2016年則開啟連跌模式,分別虧損5.38億元、28.7億元、21.86億元,持續三年虧損被*ST之后觸發相關強制終止上市情形,公司股票于2017年四月二十八日停牌并暫停上市。2017年年報顯示,吉恩凈利潤虧損高達23.6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我國的鎳業龍頭,退市吉恩此前曾戰略轉型進行新能源行業,通過自建和收購的方式布局鋰電池材料領域,但最終失敗,而其旗下的鋰礦業務也被迫轉讓出售。
2016年六月,退市吉恩公布通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吉恩國際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擬斥資5.13億元,收購因資金短缺停產近兩年的魁北克鋰業的鋰礦資產。
魁北克鋰業(北美鋰業)重要擁有位于魁北克省的LaCorne鋰礦項目,重要礦區包括一個露天礦和一個年產2.245萬噸電池級碳酸鋰(99.5%)的加廠,完成重啟進入商業化運營后,預計平均年采礦量160萬噸,平均年產碳酸鋰2.02萬噸,預計生產20年左右。
資料顯示,2016年北美鋰業營收為0萬元,凈利潤虧損4.28億元。截至到2017年九月三十日,北美鋰業未經審計的總資產為18.29億元,凈資產為7.36億元;2017年1~九月其營業收入仍為0萬元,凈利潤虧損820.57萬元。
2018年三月,退市吉恩公布通告稱,因無法滿足北美鋰業運營及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同時為盤活公司存量資產,緩解公司資金緊張狀況、新增現金流,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全資孫公司吉恩國際擬將其持有的北美鋰業3659萬股股權轉讓出售。
在此之前,退市吉恩曾在2016年計劃通過定增募資不超過41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12.66億元用于年產2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項目,12億元用于償還公司和子公司銀行及其他機構借款。
但由于再融資政策調整、資本市場環境變化,退市吉恩于2017年一月終止了上述定增方法。
客觀來看,退市吉恩是忙于盲目擴充導致公司資金短缺,主營業務下降導致公司持續虧損,這給一些鋰電公司供應了警示用途。
當前,為了保障原材料供應穩定或開拓新業務,近年來大批鋰電公司紛紛涌向海外搶購鈷、鋰礦資源,但也面對著政策波動、海外局勢動蕩、投資受益不確定等風險。
事實上,隨著補貼退坡和市場競爭加劇,鋰電池行業正處于一場激烈的行業洗牌中,沒有資金和技術保障的電池公司必然會被市場淘汰。當前已有多家上市鋰電公司也因補貼下降和其它原因,在2018上半年也出現凈利潤同比去年不同程度下降的現象。
在此情形之下,誰會成為鋰電行業的"退市吉恩"就值得所有鋰電公司警惕和思考。
下一篇:動力鋰電池如何防止"高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