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33次 | 2022年07月13日
格林美:開采"城市礦山" 發展綠色經濟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節點上,發展綠色經濟成為公司的共識。2001年,身為中南大學教授的許開華從學者轉變為創業者,創立了格林美,提出了"資源有限,循環無限"的產業理念。17年后,格林美成為再生資源和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行業龍頭,并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循環產業改革創新。
公司董事長許開華日前接受我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格林美將不斷完善"城市礦山"開采技術體系,積極推動"從處理廢物回收原料到綠色材料再制造",連通報廢端到綠色制造端。
應對新能源產業變局
我國證券報:公司是如何構建"城市礦山"開采體系的?
許開華:格林美從2001年成立起,便開始開發循環技術。為支持格林美創業,深圳市政府和寶安區政府為研發團隊供應了一棟2500平方米別墅作為研發場地和200萬元創新資金支持。利用這筆資金,格林美逐漸發展起來,并獲得了深圳市和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從廢舊電池開始,到回收處理電子廢棄物,再到回收處理報廢汽車,再到新能源材料再造和動力鋰電池包再造,格林美構建了從廢棄資源回收、環保處理到循環再造低碳產品的"城市礦山"開采技術體系。
2010年一月二十二日,格林美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為我國開采"城市礦山"、再生資源行業和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行業的第一只股票。借助資本市場的助力,格林美從IPO前的一個小型基地,發展成為覆蓋國內東西南北16個循環產業基地,銷售收入從上市前的3億多元到2017年銷售收入超過107億元。
我國證券報:當前受新能源補貼退坡、原材料成本攀升等因素影響,動力鋰電池公司面對多重承壓。作為上游公司,公司當前的發展狀況如何?
許開華:新能源行業是未來發展的朝陽產業,但競爭加劇,行業洗牌愈演愈烈,公司面對機遇和挑戰。
一方面,公司將繼續圍繞打造"電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電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車服務"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循環價值鏈,和全球上下游客戶開展綠色價值鏈戰略合作,構建新型綠色供應體系,來提升公司全產業鏈的價值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核心技術和質量優先,全面實行品牌戰略,以優秀質量占領行業的前五大主流客戶,做行業最好的產品。
打造全生命周期價值鏈
我國證券報:如何看待動力鋰電池回收行業的現狀和前景?
許開華:為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走向從"綠色到綠色"的全生命周期模式,整個產業的運行模式還要進一步明確和完善。
首先,應該打通動力鋰電池回收渠道,保證動力鋰電池從消費者手中到回收公司的渠道暢通,加速建設溯源管理系統,對動力鋰電池進行溯源,確保動力鋰電池的可追溯性。其次,統一和規范動力鋰電池編碼,對所有公司生產的電池型號進行標準后編碼,減少因電池型號多樣化帶來的成組困難問題。此外,目前動力鋰電池報廢端尚未完全釋放,回收規模有限,回收成本偏高,公司回收積極性普遍不高,且盈利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中的付費制問題亟待明確,才能進一步推動整個動力鋰電池行業的快速發展。
我國證券報:國內廢舊動力鋰電池回收產業鏈競爭日趨激烈,公司如何奠定自己的競爭優勢?
許開華:公司繼續圍繞打造"電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電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車服務"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循環價值鏈,積極構建"1+N"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網絡,并和車企、電池公司簽訂電池回收處理協議。
目前,公司已建成荊門-泰興-余姚三大鋰電池三元材料前驅體智能制造基地,建成以無錫為中心的世界先進車用動力鋰電池材料智能制造基地,以武漢園區為中心的動力鋰電池梯級利用基地和以荊門園區為中心的廢舊電池整體資源化綜合利用處置基地;建成武漢、無錫和荊門三大新能源動力鋰電池拆解示范中心,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價值鏈初步成型。
同時,公司通過大幅提升綠色和智能制造水平,加強技術創新,新增研發投入,保持行業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