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689次 | 2022年07月15日
天齊鋰業"逆襲"逾40億美元收購鋰礦巨頭
十二月五日,天齊鋰業(002466.SZ)通告表示,公司已完成購買SQM公司股份的付款及股份過戶手續,交易對價為40.66億美元。截至目前,天齊鋰業合計持有SQM公司A類股6255.66萬股,B類股551.68萬股,合計持股比例為25.86%。
據悉,SQM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商。在此次交易之前的2014年,全球第一大鋰生產商泰利森51%的股權已被天齊鋰業收入麾下。這兩次并購擴張讓天齊鋰業一躍變成了全球鋰礦巨頭。
有關外界擔憂的因收購導致的問題,天齊鋰業董秘辦人士向《我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本次收購為現金交易,短時間內會對指標造成一定影響,未來公司將通過包括發行H股、可轉債在內的多種融資手段降低水平。"
曾經瀕臨破產
受制于礦石資源、成本和產品質量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公司經營長期處于虧損狀態。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或許外界不會料到,兩次完成收購國外巨頭的天齊鋰業,在14年前只是一家瀕臨破產的小廠。
2004年,四川省射洪縣一家地方國企——射洪鋰業正處于破產邊緣。這家成立于1992年的縣屬國企重要經營鋰鹽生產和加工。雖然鋰素有"工業味精"之稱,但當時的鋰加工產業在國內市場規模遠遠不及現在。此外,受制于礦石資源、成本和產品質量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公司經營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到2004年,射洪鋰業已經累計虧損超過6200萬元,遠遠超出成立之初的投入。
彼時,射洪鋰業鋰礦石供貨商蔣衛平提出了希望收購射洪鋰業的想法。2004年射洪縣政府和蔣衛平控制的成都天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齊集團")簽署協議,在剝離射洪鋰業約7000萬元后,以1144萬元價格將射洪鋰業全部股權轉讓給天齊集團。此后,射洪鋰業更名為天齊鋰業。
談及為何要接手這樣一家連年虧損的公司,有著工科背景的蔣衛平曾經回憶稱,當時日本研制過鋰電池,是非常初級的產品。但是鋰作為元素周期表中最輕的金屬,物化性質很活潑,人類利用這個元素的可能性非常大。
2007年,在蔣衛平接手的第三年,天齊鋰業實現總營收3.06億元,凈利潤6342.48萬元,并且將公司的資產率降低到27.49%。
此時的天齊鋰業似乎已經度過了艱難求生的階段,不過,長期單一的原料來源讓天齊鋰業仍然不能保證長期穩定的利潤。
據悉,天齊鋰業的重要產品為工業級和電池級碳酸鋰、無水氯化鋰、氫氧化鋰。其中,碳酸鋰是其最重要的產品,生產該產品的原材料重要為鋰輝石、硫酸和純堿,其中鋰輝石占成本的比例較高。2007年~2009年,天齊鋰業鋰輝石采購金額分別為1.38億元、1.18億元、1.07億元,占原材料采購金額的比例分別為58.85%、58.81%、61.19%。
"從全球范圍內來說,澳大利亞、我國、智利的鋰礦資源比較豐富,但是我國的鋰礦品位比較低,開采難度大,生產成本較高。因此,國內碳酸鋰生產公司的原材料大多要海外進口。"一名鋰電池行業內人士說道。
"蛇吞象"式并購
天齊鋰業的競爭對手洛克伍德則是一家資產超過400億元的公司。即便是收購對象泰利森的資產也遠超天齊鋰業。
2010年八月,天齊鋰業成功登陸深交所。然而,處于產業鏈中部的天齊鋰業始終是一個鋰礦石加工公司,原材料價格和終端售價都會直接影響天齊鋰業的經營效益。
上市后,作為泰利森在國內進口量最大的合作伙伴,天齊鋰業始終密切關注著泰利森的動向。2012年八月二十三日,美國洛克伍德控股公司(以下簡稱"洛克伍德")突然宣布以每股6.50加元的價格收購泰利森100%的普通股股權,收購成本總計7.24億加元,約合人民幣45.54億元。
"洛克伍德的突然出手,打亂了天齊鋰業的節奏。當時的天齊鋰業剛剛上市兩年,手中的資源不多,當時泰利森是供應商,天齊鋰業已經在策劃發起對泰利森的收購,但是原本的計劃是希望逐漸獲得泰利森的股權。"一名接近天齊鋰業的人士說道。
從當時全球鋰礦資源分布來看,泰利森和SQM、洛克伍德、FMC3家鹽湖鋰礦供應商合計占有全球90%以上市場份額,假如洛克伍德完成收購泰利森,無疑將加劇全球鋰產業的寡頭局面。而泰利森又是天齊鋰業創立以來唯一鋰輝石來源,擁有著全球品位較好的鋰輝石礦資源。假如放棄收購泰利森股權的機會,未來天齊鋰業在原材料價格上的議價能力將受到影響。
為此,一向低調保守的蔣衛平決定發起對泰利森的收購。然而,2012年的天齊鋰業的總資產僅為15.69億元,當年凈利潤0.42億元。天齊鋰業的競爭對手洛克伍德則是一家資產超過400億元的公司。即便是收購對象泰利森的資產也遠超天齊鋰業。
3個月時間籌集40億元資金,對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是小數目。"其實就是為了收購泰利森傾盡自己及家庭幾十年努力獲得的所有。"蔣衛平在接受《英才》雜志記者采訪時回憶道。
收購過程中,天齊鋰業母公司天齊集團在澳大利亞成立子公司文菲爾德,通過文菲爾德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獲得泰利森19.99%股份,成功攔截洛克伍德的收購計劃。此后,得益于中司以及工商銀行等機構的支持,2013年十二月天齊鋰業成功完成對泰利森的收購,天齊集團以總計34.13億元對價獲得泰利森65%的股份,計算貸款利息和融資費用共計費用38.76億元。
受到收購泰利森的財務費用支出影響,天齊鋰業的凈利潤從2012年的0.42億元下降到2013年的-1.91億元,同比下降557.66%。此后,天齊集團通過向洛克伍德出讓部分股權來降低因收購導致的,此次出讓股權后,天齊鋰業母公司天齊集團持有泰利森51%股權。
此外,收購之時出于保密性、融資便利性等多方面的考慮,對泰利森的收購是由天齊鋰業母公司天齊集團進行的,并且引入了中司和工商銀行的資本。隨后,天齊鋰業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募資31.29億元,緩解了由于收購帶來的風險和融資成本。2014年三月,天齊鋰業非公開發行股票獲批。2014年年報顯示,天齊鋰業實現凈利潤1.31億元,同比上升168.57%。
再次并購國外巨頭
天齊鋰業通告表示,本次購買要支付的資金總額約42.26億美元。
完成對泰利森收購兩年后,天齊鋰業再次扣動了重大資產收購的扳機。
這次,天齊鋰業將目標瞄準了智利的SQM公司。據了解,SQM的生產地正是位于智利的阿塔卡瑪鹽湖,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鹽湖提鋰生產基地。
2016年九月,加陽公司(Agri-um)和加拿大鉀肥公司(Potash-Corp,以下簡稱"薩鉀")宣布將合并。作為當時全球鉀肥產量最大的公司,薩鉀持有SQM32%股權。
在兩家公司合并期間,我國和印度的反壟斷審查機構要求薩鉀在2017年十一月二日起的18個月內剝離其持有的在其他公司的部分權益,其中包括其在SQM持有的32%股權。
在此背景下,2018年五月三十一日,天齊鋰業公布通告,擬以65美元/股,從Nutrien集團(加陽公司和薩鉀合并后的新公司)手中收購SQM公司23.77%的A類股股權,總交易價款為40.66億美元。
"此前天齊鋰業曾收購過小部分SQM的B類股股權,但是后來薩鉀那邊突然提出終止隨后的交易。這樣一來就只能暫時停止。這次兩家合并涉及到反壟斷調查,因此不得不剝離這部分資產。"上述接近天齊鋰業的人士說道。
然而,和收購泰利森相似,天齊鋰業收購SQM的費用同樣超過了公司總資產。
天齊鋰業通告表示,本次購買要支付的資金總額約42.26億美元(包括交易對價40.66億美元,交易費用和融資等費用1.60億美元),這筆費用的具體出資情況為:公司自有資金(約7.26億美元)、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供應10億美元的融資承諾,以及中信銀行成都分行為這筆交易組建的銀團貸款可以支付25億美元。
在天齊鋰業《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草案)》中提到,收購完成后,公司的率將由2017年的40.39%上升到78.41%。對此,天齊鋰業董秘辦人士表示:"本次收購為現金交易,短時間內會對指標造成一定影響,未來公司將通過包括發行H股、可轉債在內的多種融資手段降低水平,公司會結合多種因素綜合考量,選擇適合自己的融資方法,逐步降低公司資產率和財務杠桿至合理水平。"
此外,從2018年上半年天齊鋰業的經營數據可以看出,該公司88.15%的總營收由國內貢獻,海外市場占比較少。
受新能源汽車市場興起等因素影響,我國市場對鋰礦資源的需求量激增,但是國外諸如LG化學、松下等動力鋰電池生產公司產量規模同樣可觀,有關天齊鋰業而言,在控股、參股全球兩大優質鋰礦資源公司后,如何開拓海外市場同樣是制約其成長的關鍵。天齊鋰業董秘辦人士坦言:"2017年天齊鋰業90%左右的產品供應到國內,長單比例不高。未來公司將加大在海外市場的拓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