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44次 | 2023年08月24日
我國鋰電池發展八大趨勢分析
隨著2016年我國新能源車騙補的塵埃落定,2017年新能源汽車于三月份后開始進入加速發展態勢,而全球也于2017年陸續出臺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跨國車企更是加足馬力開發新能源汽車,而我國更是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新能源車推廣速度超出預期,因此,2020年現有總規模上目標將再翻一倍已經不是什么問題。
九月二十四日,交通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公開表示,按照當前發展速度,預計今年底,我國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配送等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車整體規模將突破30萬輛,提前完成預定的2020年發展目標,因此,我國將把2020年的這一目標量翻一番,提升至60萬輛,也表明了我國有望使第一個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垃圾清潔車及城市物流配送領域實現純電動化的國家。
行業驅使:純電動物流車走俏,成為物流行業黑馬!
作為最大的生產國和最重要的應用市場,我國在全球鋰電池產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今年以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穩步調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進一步趨穩,動力鋰電池將在未來驅動我國鋰電池規模持續快速上升,同時隨著全球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趨勢已經形成,未來我國動力鋰電池領域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會不斷提升,特別是在我國不斷出臺扶持政策和動力鋰電池標準的態勢下,未來我國的動力鋰電池領域有望形成以下發展趨勢。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趨勢一:產業規模穩步上升,我國優勢有望擴大
2017年,鋰電池重要應用市場增速放緩,全年全球鋰電池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人民幣,增速較2016年下降4個百分點。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繼續推動下,2017年我國電動汽車產量達到65萬輛,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趨勢二:動力鋰電池引領上升,市場占比將超60%
2017年,由于國產手機品牌已經基本占據了國內市場,國際市場開拓難度加大,預計增速將降至10%左右,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產量降幅將繼續收窄,但仍然保持下降態勢,可穿戴設備、無人機等其他消費類產品有望呈現快速上升勢頭,但整體規模偏小,總體來看,2017年消費型鋰電池市場需求將保持3%左右的低速上升。
在國家財政補貼的強力推動下,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擴大至65萬輛,同比上升25%,鋰電池電動自行車的市場有望到達500萬輛,加上動力工具等領域,2017年動力型鋰電池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GWh,同比上升30%左右。
綜合來看,2017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將引領我國鋰電池市場上升,其占比有望突破60%,動力鋰電池對拉動我國鋰電池產業上升的貢獻率將超過90%。
趨勢三:補貼力度快速下降,新能源汽車增速走低
2016年年末,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公布了《有關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根據《通知》要求,新能源乘用車補貼變化不大,僅按照補貼既定退坡機制下降20%,新能源客車補貼退坡幅度較大,達到40%以上。電池補貼的大幅度退坡遠遠高于之前的市場預計,且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趨勢四:新技術加速應用,顛覆性產品可期
隨著鋰電池在各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新能源、等領域逐步推廣,各國以及各大公司紛紛加大研發支持力度。和此同時,石墨烯、納米材料等先進材料制備技術不斷完善,和鋰電池研發加速融合,鋰電池產業創新速度加快,各種產品相繼問世并投放市場,噱頭十足。
未來,隨著各類新技術持續進步,包括硅碳復合材料、固態電解質等在內的新型材料有望在鋰電池上面廣泛應用,在可穿戴設備、特殊環境等特定應用領域將有可能出現新的顛覆性鋰電池產品。
趨勢五:鋰電池性能受限,新電池技術商用尚需時日
當前,Li硫電池、Li空氣電池、鋁-石墨雙離子電池、Li陶瓷電池、新型Li氧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大多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按照技術成果產業化進程,要大規模應用推廣至少要10年以上時間。
考慮到電池的安全性因素,要驗證的時間可能會更長。有關部分逐漸成熟的技術,如雙碳電池、固態鋰電池等,生產工藝并未成熟,并且核心技術掌握在一兩家公司手上,產量有限且價格偏貴,難以在近期實現規模化應用。
至于超級電容器、氫燃料動力鋰電池和鋅、Li金屬燃料動力鋰電池等已經開始小規模生產的技術,價格較高,市場接受要一段時間。
趨勢六:動力鋰電池政策突變,產業格局面對重大調整
2016年十一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正式就《汽車動力鋰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征求意見稿)廣泛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汽車動力鋰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征求意見稿)在2015年公布實行的《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基礎上大幅提高了Li離子動力鋰電池年產量指標要求,由原先的0.2GWh/年提升至8GWh/年。
當前,Li離子動力鋰電池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行業正處于轉折的關鍵階段,我國鋰電池產業格局都將可能面對重大調整。
趨勢七:骨干公司優勢鞏固,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持續上升,但動力鋰電池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前10位動力鋰電池供應商市場占比由2015年的不到70%攀升至2016年的82%。
因此,預計2017年骨干公司的領先優勢將繼續鞏固,在動力鋰電池市場的占有率會進一步提升,前10名供應商的市場占比將超過87%,較2016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
趨勢八:規范條件正式實行,用途有待市場檢驗
2015年九月《鋰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以下簡稱《規范條件》)正式公布實行,經過上報、審批、核查等程序,第一批符合《規范條件》的公司通告名單已于2017年公布。
比照《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實行情況,《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公布了5批名單,基本上囊括了Li離子動力鋰電池重要公司,由于只有產量要求而缺乏具體技術指標,加速了產量上升,有關規范行業發展并未起到明顯用途。
《鋰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盡管設置了技術指標,但要求并不高,70%以上公司都能達到。目前,我國鋰電池行業上下游公司超過400家,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鋰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實行能發揮多大用途,還有待市場檢驗。
上一篇:三星天津SDI資不抵債遭股東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