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10次 | 2018年08月14日
新能源車的未來取決于覺醒和行動的速度
8月10日,第15屆中國汽車營銷首腦風暴在烏魯木齊舉辦。本屆烏魯木齊峰會以“執兩用中寧靜致遠”為主題,匯集了汽車行業數十位營銷首腦,就當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以下為電咖汽車首席營銷官向東平在主題為“新方向新勢力”互動研討上的精彩發言。
吳剛:變革時代是最近汽車行業提的比較多的概念,新事物的崛起令人興奮,有各種關于新四化對于汽車產業變革的描述。新企業不斷出現,就新造車勢力來講,今年年初還是有314家,到了今年下半年就有437家。如此龐大的隊伍,在傳統車企還沒有充分競爭的情況之下,有這么多新勢力冒出。
我們看到過一個成熟的消費市場的品牌變遷,美國曾經有一千多家品牌和主機廠倒掉,最后變成6+3、6+4以及現在所謂的11大。中國有一千多家具有注冊資質的主機廠,再加上新加入的400多家,這是一個宏大的造車市場。
新能源一直是高速增長的區間,奔馳、沃爾沃、北汽、長安很多車企宣布自己的全面電動化計劃。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合資品牌也有大范圍導入新能源產品的計劃。2017年北汽新能源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個純電銷售突破10萬臺的廠商,在這種背景下請嘉賓談一談。是不是真的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的時代到來了?按照雙積分政策,2019年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150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車在乘用車的比重能有多少?
向東平:我來自電咖汽車,電咖汽車是一家新創的新能源造車企業。電咖成立于2015年6月,三年時間,已經推出首款產品EV120,定位于國民精品家轎,實現了兩千臺的交付,打通了從研發到營銷到品牌到服務的整個閉環。上周電咖發布了新品牌ENOVATE,定位于全新高端未來智能出行市場。
中國有一千多家汽車廠家,或者四百多家造車新勢力,電咖沒有時間去研究。既然有這么多企業,這么多的資源,這么多的人才,不斷轉向新能源行業,這是大勢所趨、潮流所向。傳統車趨向于穩定,在低增速情況下,新能源在行業政策以及國家的支持下,呈現出高歌猛進的態勢。今年上半年的增長,包括新能源大盤的增長也是非常迅猛,我們也看到這個機會之所在。
另外,做一個預測比較難,2025年新能源的銷量占比達到多少,我覺得取決于各方面因素。進入后補貼時代,國家產業政策如何引導行業持續向縱深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第二,取決于技術提升的速度,包括成本下降的速度,以及企業創新的程度。第三,取決于造車新勢力以及傳統汽車覺醒或者行動的速度。
總體來講,還是會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但要說做具體的預測,到底占20%還是30%,其實也并不是太重要的事情。
吳剛:首先從政策上來講包括雙積分,2020年應該12%實現新能源,這是有數據的。按您說的推導,2025年有四百萬到五百萬實現新能源的能力。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新能源車企,目前的能力還是有務虛的成分,未來實現成長性還是有很大的困難。技術驅動將決定銷量規模和所謂承載整個乘用車占位的比例,核心還是要技術驅動。時間關系進入到第二個問題,和嘉賓們進行交流。
剛才黃總講了數據沒錯,2017年新能源占到總銷量的3%,2018年純電乘用車占到新能源的63%,插電占到23%,包括未來在燃料電池、增程式一系列的技術表現都一步步有所露出。在座的各位基本從事了新能源技術里面的純電技術方向,如何看待其它的新能源方向,純電占據什么位置?
不講燃料電池,我們只講純電、插混、強混,在大家的認識里面或者企業的規劃里面,是什么樣的方向?未來它們的空間是什么樣的?目前在純電來講有三大焦慮,里程焦慮、充電焦慮、殘值焦慮。是不是這些所謂的客戶消費痛點解決了,整個新能源或者純電發展的屏障就解決了?基于新能源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關系,我們到底應該抓住什么樣的機會和突破?
向東平:新能源的技術路徑,純電、插電、強混,臺上的都是新勢力,新勢力選擇純電路線,和國家產業政策也有關系。現在國家新的產業政策還沒最后定,但是征求意見稿有一個聲音說混動可能不算新能源,當然不是說積分不算新能源,積分里面算新能源,新的生產車型或者新的生產資質批復方面混動不列入新能源的概念。
新勢力選擇純電路線,傳統合資企業或者傳統汽車公司更加傾向于更加保守、折中、漸進的技術路線,采取混動的路線。作為我們來講,我們認為純電還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混動只是作為折中或者過渡到純電的模式。這是對技術路線的看待。
第二個問題,新能源在目前的市場上來講不單講新能源,新能源只是四化里面的基礎,以新能源為基礎,更多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智能網聯發展的基礎。這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從電壓角度來講更加適合智能汽車未來發展的路徑,它的效率更高,對電子零部件的響應速度也會更快包括高壓平臺比原來機械傳感器的速度更高效。新能源在技術能耗方面也比傳統能源有巨大的優勢,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認為還是未來發展的基礎。如果說三個痛點解決,這是一個方向,更多加上其它技術的綜合利用可能會對新能源汽車產生更強的刺激和促進作用。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走得越穩才能走得越遠
下一篇:新能源市場預測其實是政策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