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42次 | 2018年08月14日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趨勢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我國更是將其列入到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我國減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舉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其發展高度關注,陸續出臺了各種扶持培育政策,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行業標準、產業聯盟、企業布局、技術研發等方面也取得了明顯進展,有望肩負起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歷史重任。
聚焦當下,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逐步退坡的情形下,整車集成和電池電機電控等各方技術力量急需協同合作,突破技術和成本障礙,共促產業發展。
總體來講中國新能源汽車是起步比較早的。早在2001年國家科技部就成立863電動汽車重大科技與項來支持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以及混動力汽車。剛開始時,國家支持的車型也包括混合動力汽車。但當時混合動力并不是4s店銷售顧問所說的插電動力汽車。真正的混合動力是像本田、豐田以及卡羅拉的混合動力。
縱觀今年國內汽車的總銷量,現在中國市場上混合動力汽車卡羅拉汽車已經拿到了銷量的榜首,目前已經超過比亞迪的插電混動力,這也是行業內的一個新趨勢。
2002年張翔博士進入汽車行業,據張博士介紹,到200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進入到一個試運營階段。一個比較典型的事件是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期間,采購了國內500輛新能源汽車來投放運營。2009年也發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內一件比較重要的事,在上海舉辦世博會期間,在整個世博園里面有1300多輛新能源汽車投放使用,張翔博士也是這個項目的參與者之一,當時的電動汽車采用的是換電的方式,充電時間長、換電頻繁,使用起來很不便利,這些都是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的一些狀況。
我國新能源汽車真正進入市場化的階段從2014年開始,新能源汽車開始進入私家車市場。在之前新能源汽車在示范運營城市作為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使用。2014年新能汽車的銷量有了一個快速的增長,增長率達到了324%。到了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達到33萬輛,中國也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超過了50萬輛,整個累計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就算今年新能源汽車從1月份開始直到7月份的銷量不如之前,但是每個月的銷量都在逐月遞增,一般來說1到7月是傳統汽車銷量的黃金月,到了8、9月份會相對下滑,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反而相反。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倒春寒”
2016年新能源汽車的月均銷量是4.23萬輛,但是今年的一月份,銷量卻跌至5700輛,2月份也是1.76萬輛。為什么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呢?原因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但是這是一個政策市場,對政策的依賴性很強。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車主最大的推動力是環保、車牌。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70%都是被北、上、廣、深包括杭州在內的一、二線城市給消化掉,而這些城市都是汽車限購的城市。
回到市場上,受到2015年騙補事件的影響,今年的政府補貼政策一直沒有出臺,所以一二月份的銷量就變得非常低。
另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還有一個特點是每年的12月底的時候曾經達到頂峰的狀態,因為到年底的時候優惠政策已經結束。隨著優惠政策的逐漸遞減,會刺激一部分消費者的購買力。
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三大核心政策
1.《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截止到2020年,規劃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達到500萬輛,未來市場以此為藍本,做出相應的規劃。
2.《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由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剛剛走向市場化,相對于傳統汽車來說價格稍貴,另外在我國的一些城市出現分時租賃的汽車共享模式,這個模式有別于國外的共享模式,在美國、歐洲包括日本等國家的分時租賃的汽車95%以上都是油車,只有中國的分時租賃超過95%都是新能源汽車。這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有很高的補貼,租賃企業可以以相對比較低的成本購置車輛。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中國共享汽車的發展。
3.《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中國市場基本上與國外市場不一樣,像國外造車的入門門檻比較低,但是在國內要想造車必須拿到生產資質。
目前我國已經實現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
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節能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的目標。
進一步加強監管機制
2016年,經查實共有72家新能源車企騙補93億元,單車騙補12萬,所有大型車企基本都在其中。
因此國家補貼政策大幅調整提高技術門檻,以“扶優扶強”替代以往廣撒網的方式。不斷提高享受補貼的技術門檻,鼓勵以技術進步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動力。加速產業集中,培養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重新核定與補貼政策配套的《車型推薦目錄》2017年新核定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涉及105家企業、1020個車型,傳統汽車制造商如一汽、東風、廣汽、北汽、吉利、比亞迪等廠商均在列。
四部委將采取多項措施加強補貼監管,1.建立市場抽檢機制;2.建立《目錄》動態管理制度。
資質準入——《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
發改委在汽車投資項目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出,原則上禁止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嚴格控制現有汽車企業擴大傳統燃油汽車產能。
今年13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車企,都具備傳統制造業背景,預計年產能合計達72.5萬輛。
對于缺少資質的互聯網型初創車企,可通過與傳統整車企業合作進入市場。以蔚來汽車為例,它是新進汽車中最早一個上市的汽車企業,預計今年年底上市。
演講末尾,張翔博士說到,即使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退出之后,大家也不用擔心,緊接著雙積分的政策會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張翔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至少在十年以內的增長是非常迅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