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32次 | 2023年06月01日
首批新能源車電池報廢潮來臨如何搭建動力鋰電池回收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新增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作為政策熱點和關注焦點通過本次政府工作報告被旗幟鮮明點出,凸顯了新能源產業鏈的全鏈建設和末端處理的重要性。據我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賽迪智庫數據,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492萬輛,累計退役的動力鋰離子電池有20萬噸(約25GWh)。據推算,2025年我國要回收的廢舊電池容量將達到137.4GWh,超過2020年的5倍。經濟觀察報2020年針對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所做的相關調查和報道顯示,第一批電動汽車的電池報廢潮已經到來,接下來幾年都將是回收高峰期,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已然站在風口。
在工信部公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27家公司中,格林美集團占據3家,成為行業納入規范條件最多的公司。這家湖北本土公司早在2015年就前瞻性地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等新能源汽車活躍地帶布局了“2+N”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與全球280余家汽車廠和電池廠簽署協議建立廢舊電池定向回收合作關系。“借本次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的政策東風,格林美將在十四五期間投資15億元以上,加快建設深圳、武漢、天津、無錫、荊門等五大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的核心基地,構建遍布我國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華中、中原等核心區域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產業。同時,格林美將在2021年完成韓國浦項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基地的建設,并積極在歐洲布局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廠,構建面向全球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產業體系,打造世界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的領袖公司,化解全球新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的產業和技術難題,為推動世界新能源汽車從‘綠色到綠色’,做出我國公司的貢獻!”格林美集團董事長許開華說道。
據了解,格林美正在打造“廢舊電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電池包再制造—梯級利用—再生利用”全生命周期循環價值鏈,截至美目前,累計回收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上萬噸,實現廢舊電池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在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的裝備與核心技術領域獲取相關核心專利申請320余項,授權200余項,主導、參與國家、行業和團體標準近60項,為行業技術創新起到了帶頭示范用途。
2019年十月,格林美與韓國浦項政府、Ecopro簽署《新能源汽車電池梯級利用與循環再生項目推進備忘錄》,正式向韓國輸出動力鋰離子電池的回收技術。
2020年十一月,保爾森基金會通過第一財經向全球直播“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頒獎典禮。格林美的“城市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創新模式”項目從百余項目中經歷初審、評委現場審核和外籍評委遠程視頻答辯等嚴格評選,最終作為國內唯一代表公司榮獲2020年度“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綠色創新類別”大獎,標志格林美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技術被世界認同。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針對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體系的搭建,我國循環經濟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凱認為:針對加快建設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可以推進以龍頭公司、試點示范公司為主體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公司主體責任;運用“互聯網+”手段,構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協作機制,完善回收共享體系;開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快構建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發揮行業協會用途,推動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產業良性發展。
巴塞爾協議亞太回收中心、清華大學李金惠教授認為:報廢動力鋰離子電池含有大量的鋰、鈷和石墨等國家戰略資源,但也可能出現多類別污染疊加的環境風險,是一把典型的資源與環境“雙刃劍”。建立完善的回收物流鏈是解決好報廢動力鋰離子電池循環利用的關鍵舉措,只有保證廢鋰離子電池的穩定供給,才能實現規模化管理效益,才能治理好回收過程可能出現的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和重金屬污染,才能更好的完成國家珍貴資源高效高質量循環利用的歷史使命。
下一篇:電動汽車鋰電池為何不能以舊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