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93次 | 2023年08月26日
鋰電產業(yè)正在爭分奪秒!
春節(jié)已經倒計時。不過,在鋰電產業(yè),春節(jié)比往年更“渺小”。
來看一下鋰電下游的新能源汽車領域2020年的成績與發(fā)展趨勢。2020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上升7.5%和10.9%,好于市場預期。
行業(yè)預計,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200萬輛,增速將接近50%;帶動國內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將達到100GWh,增速達55%。此外,按《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5年電動汽車新車銷售占比要達到20%。這表明,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年復合上升率要達到37%以上。
需求已經擺在這里,動力鋰電池的擴產也就順理成章。
擴產與加班同步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動力鋰電池公司對車企的需求早有預斷并著手規(guī)劃擴產。
以頭部公司為例,寧德時代已在2020年年初及年末,分別公司投資300億元與390億元,從而令自家的產量在2-4年內新增120GWh-150GWh。
比亞迪不斷擴產重慶璧山基地,并加速湖南、貴州等基地的建設,202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比亞迪簽約合肥,持續(xù)布局擴產。
國軒高科則在被大眾我國收購后,募資73.06億元,用于年產16GWh高比能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yè)化項目、年產30000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項目等。2020年七月二十日,柳州國軒年產10GWh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正式奠基。
……
有一個問題是,擴產到達產,要較長時間才能實現,但現在的情況是,動力鋰電池已經供不應求了。例如,有媒體報道稱,特斯拉希望寧德時代在2021年滿足其30萬輛電動汽車的動力鋰電池供應,而寧德時代為滿足其它客戶供貨需求,只能答應20萬輛配套供給。
這個背景下,過年要加班就成為燃眉之急。
寧德時代的春節(jié)加班已成榜樣:該公司某招聘網站上公布的通告,表示因年終訂單暴漲,為鼓勵大家春節(jié)繼續(xù)留守加班工作,以保證公司出貨,特設重大獎金激勵。底薪2300-2700元的職位經獎勵后,金額合計達13100元,且是扣完五險一金的純收入!
如上圖所示,這就是“春節(jié)不回家,底薪2300的學徒工稅后月收可達1.3萬”的由來。
此外,贏合科技等公司也表示春節(jié)要加班。贏合科技方面表示:“目前訂單生產量非常飽和,今年春節(jié)期間都可能要加班加點完成客戶訂單。”
漲價與缺貨并行
市場需求大,公司擴產規(guī)模大,所需的原材料就多,由此,目前已經掀起一輪劇烈的鋰電原材料漲價潮。
其中,又以磷酸鐵鋰、銅箔、電解液三大材料價格漲幅最為明顯。磷酸鐵鋰材料占電池成本26%,一月份漲價幅度達20%;銅箔占成本12%,一月漲價幅度達14%;電解液占成本16%,一月漲價幅度達45%。
來自高工鋰電方面的市場調研顯示,磷酸鐵鋰材料方面有公司的指出:“產線滿負荷運轉,現在價格一天一變,一線大廠直接封盤不報價了。”
隔膜涂覆材料方面則有公司表示:“現在訂單非常飽和,滿產排產已經覆蓋整個一季度,過年加班沒得休息。”來自隔膜涂覆材料公司內部人士反饋。
有電解液廠商稱:“不是我們不想供貨,上游嚴重缺貨供不上,我們也沒有辦法。”
有電池結構件廠直言:“產量供應不過來,現在客戶天天在廠里追,感覺快要被客戶‘綁架’了。”
……
由此看來,鋰電材料已經不止?jié)q價,更是缺貨了。
雖然從目前形勢看,要時間的擴產已然來不及,但放眼長遠,不少公司的擴產以及組團動作則正在進行中。
例如,一月二十日鋰電三元前驅體龍頭公司中偉股份公布通告稱,已與欽州市人民政府簽署北部灣產業(yè)基地項目投資合同書,項目總投資約230億元,分期開發(fā)。項目一期投資約100億元,重要建設年產15萬噸前驅體和7萬噸金屬鎳鈷及其綜合循環(huán)回收設施,用地約1500畝,建設期為4年。
例如,一月十八日德方納米公布通告稱,公司與寧德時代以及江安縣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協(xié)議書,約定在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投資建設“年產8萬噸磷酸鐵鋰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8億元,分2期建設,總建設周期為36個月。
此外,例如容百科技、當升科技、道氏技術、廈鎢新能、湘潭電化、璞泰來、杉杉股份、翔豐華、凱金能源、璞泰來、星源材質、恩捷股份、福鞍碳材料、湖北寶乾、金泰能、閩光新材料等鋰電材料公司也在積極規(guī)劃產量擴張。
更上游的電池級碳酸鋰也不甘示弱,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漲勢不斷。例如,有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從2020年七月開始觸底,十月起開始回升,年底超過5萬元/噸。根據一月十九日的報價,碳酸鋰售價已超過7萬元/噸,單價較一個月前上漲2萬元,漲幅超40%。
行業(yè)集中度持續(xù)提升
當然,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至現階段,也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夠分享當中的紅利。這在鋰離子電池行業(yè)中表現得猶為明顯。
比較之下見真章。相比2019年公司裝機量排名,2020年部分二三梯隊國內公司遭遇明顯困境。例如,在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此前在列的時代上汽、比克電池、欣旺達三家公司在2020年已經跌出Top10行列,取而代之的是LG化學、松下兩家外資公司和一騎絕塵的電池新勢力瑞浦能源。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72家動力鋰電池公司實現裝車配套,較去年同期減少7家,排名前3、前5、前10的動力鋰電池公司裝車量分別為45.4GWh、52.3GWh和58.4GWh,占總裝車量比分別為71.3%、82.1%和91.8%。比較2019年數據,排名前10動力鋰電池公司裝車量占比新增3.9%。
可以預見是的,2021年全球動力鋰電池需求將進一步提速,頭部的電池系統(tǒng)生產商有望強者恒強,保持較高的市場份額!
擺在眼前的問題已經變成:現在備多少原材料合適?電池公司如何選擇缺貨環(huán)境下的原材料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將優(yōu)先為誰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