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95次 | 2022年10月26日
華中科技大學在燃料動力電池氧還原電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華中科技大學王得麗教授團隊在燃料電池氧還原電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采用簡單的浸漬還原法以及后續的高溫處理制備出表面富Pd(5-6個原子層厚度)的有序PdZn(O-PdZn)納米催化劑。
清潔、高效、可持續能源存儲與轉換裝置勢必在未來能源架構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中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以其操作簡單、高效環保等諸多優點在可移動電源領域備受關注。但目前該類電池商業化應用仍然面臨不少問題,比較突出的是電池陰極的氧氣還原反應(0RR)動力學反應速率緩慢,極化過電位大造成了電池輸出功率和效率的大幅降低。尋求高效、穩定且廉價的陰極催化劑是電池走向商業化應用的關鍵所在。
王得麗教授團隊致力于低鉑、非鉑類催化劑的設計開發以及構-效關系研究,期望通過理論設計和先進的物理表征手段解析催化劑的結構參數,結合實驗研究揭示構建材料的構-效關系,為相關催化劑的設計、應用提供指導和依據。
王得麗教授團隊研究采用簡單的浸漬還原法以及后續的高溫處理制備出表面富Pd(5-6個原子層厚度)的有序PdZn(O-PdZn)納米催化劑。堿性環境下ORR測試結果表明,相比于Pd/C和Pt/C,該催化劑表現出3倍的質量活性提升。為了更好地提升其循環穩定性,采用自發置換的策略將耐腐蝕的Au原子修飾在催化劑中,結果表明修飾后催化劑(Au-O-PdZn)經30000圈循環之后半波電位僅衰減6mV。通過將制備的催化劑組裝到鋅空氣電池和鋰-氧電池中進行電化學測試,證明該催化劑具備一定的實際應用潛力。
該研究成果以《GoldenPalladiumZincOrderedIntermetallicsasOxygenReductionElectrocatalysts》為題在線發表在ACSNano,論文第一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2015級博士生肖衛平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博士生楊堯,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王得麗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以上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華中科技大學人才引進基金、中組部青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下一篇:補貼退坡時代微型電動汽車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