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65次 | 2022年12月07日
銀隆新能源若一味堅守鈦酸鋰技術恐怕挑戰較大
一個“造車夢”,讓許家印和賈躍亭對簿公堂;一個“造車夢”,也讓董明珠和銀隆新能源原董事長魏銀倉“隔空對戰”。
隨著事態逐步升級,銀隆新能源的前景似乎也變得微妙起來。日前,記者采訪銀隆新能源在全國各地廠區的員工,但他們不愿多談此事,當被問及事件是否有影響生產計劃時,也只是說“基本沒有”。
11月15日,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董明珠曾因堅定看好鈦酸鋰技術而舉債投資銀隆新能源,但鈦酸鋰技術在動力電池行業內卻是一項“冷門”技術,市場份額低也不被業內看好。
一位行業的資深分析人士對此評價稱:“若銀隆一味堅守鈦酸鋰技術,恐挑戰較大。”
董明珠視銀隆新能源為“長期埋沒在沙漠里的金子”。而銀隆新能源也一度在資本市場上受到“眾星捧月”般的禮遇,北巴傳媒、眾業達曾入股,格力電器更是想全資收購,在董明珠個人投資的同時,還順便“拉來了”萬達等一同入股。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2015年、2016年初那會兒,動力電池風口剛剛來,但凡是動力電池企業,在行業稍微有點知名度,基本都會成為機構的座上賓,當時行業技術路線未有明顯分明,因此,眾業達等企業入股并不稀奇,到2016年末董明珠入股那會兒,其實行業技術路線基本上是磷酸鐵鋰和三元‘平分’的格局,那時銀隆堅持的鈦酸鋰技術路線已經算是非主流了。”上述資深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
不可忽視的是,銀隆新能源主營的鈦酸鋰電池一方面具有安全快充、耐寬溫和循環壽命長的優點,但是另一方面,能量密度低和成本高也是非常明顯的缺點。魏銀倉也曾在公共場合提到,當年收購奧鈦時,鈦酸鋰成本是目前電池成本的12倍。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鈦酸鋰電池其實是小眾市場,并不能消化大規模的產品生產,也不能支撐企業業績持續保持高增長。
今年來,動力電池正步入結構調整期,電池企業不得不面對生產、營銷模式的調整。“鈦酸鋰只是小眾市場。”業內人士表示。
有趣的是,銀隆新能源雖然一再強調自家鈦酸鋰電池技術的優勢,但并不廣為人知的是,銀隆新能源或已“悄悄”涉入磷酸鐵鋰或三元的技術路線,而不是獨守鈦酸鋰。
“銀隆一直有在做磷酸鐵鋰電池,采購一部分,現在自己也做一部分。”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從現有的市場格局來看,銀隆新能源的鈦酸鋰技術路線已決定其在市場份額中難有突破,在行業洗牌越演越烈之際,銀隆新能源是否已涉入磷酸鐵鋰或三元技術路線,而這又是否能為公司贏得喘息之機?當下最要緊的,還是度過這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