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53次 | 2022年12月02日
在根治"續航焦慮"的路上,什么是正事兒
新能源汽車的時代來了,緊接著——充電樁火了。
11月16日,在2018廣州車展上,包括合眾新能源、北汽、保時捷、廣汽本田在內的眾多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一齊亮相。能優先對新車型一睹為快,這對有新能源汽車購買計劃的用戶而言,無疑是一種福利。
然而,他們還有所顧慮——幾乎所有的電動汽車用戶都在面臨“續航焦慮”的問題。這使得,電動車本身續航能力倍備受關注的同時,其“怎么充電”也成為熱點話題。
“智充”都能充,業內首推內置Android系統充電樁
從車展展出來看,眾車企也深諳“續航強者得天下”的道理。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合眾新能源汽車旗下一款純電動小型SUV哪吒N01,續航里程為380km,在快充模式下30分鐘便可將電量充至80%;北汽新能源子品牌ARCFOX旗下的新款LITER300車型,新車最重要的升級點在于其綜合工況續航里程提升至300km;先前已在北京車展期間展出的北汽新能源EX3概念車,續航里程方面,NEDC綜合工況續航里程500km,60km/h等速續航里程600km;起亞KX3EV這款定位于純電動小型SUV的車型,其最大續航里程或將超過380km;廣汽新能源暫定代號為A26的全新緊湊型電動車也于廣州車展期間首發,其NEDC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將超過500km。
不過,延長續航里程只能緩解“續航焦慮”,想要根治,還需依靠充電樁的大力建設。“我們為即將到來的電動化交通世界,提供垂直化充電解決方案,讓‘充電難’不再束縛人類的征途,讓充電服務無處不在。”智充科技CEO丁銳如是說。
據了解,智充是在業內首個例推出了內置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充電樁,可以輕松實現OTA空中產品迭代升級。其智能設備與云端平臺實時交互,智能化管理,極大提高了輸出功率密度,引領了物聯網充電潮流。
針對大型商業及公共充電所需,智充開發了可智慧分配功率的C6智能直流充電樁和C9分體式超級充電站。以C9為例,該產品目前的最大充電功率達到了單口180kW,總功率480kW的水平,較市面其他超級充電站提升了37%。最重要的是,它可根據充電車輛的實際需求,在各分體間進行功率的智能分配。
充電速度也是用戶關注的問題之一。目前,市面上的充電樁可分為直流充電樁、交流充電樁和交直流一體充電樁。前面兩者在充電速度上差別較大。“我們也在積極參加新的快充標準制定,未來單口的充電功率會達到400kW以上,整體的充電功率將會突破1MW。”丁銳曾提出對未來技術的展望,他同時認為,只有智能化、充電速度快的充電樁才能在市場上被廣泛接受。
甚至面對長遠的自動駕駛時代,智充也已啟動自動機器人充電項目。通過攝像頭的巧妙設計,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車輛的充電插座。當電動汽車開進充電站后,機器人便能自動為車充電。
服務B端,人間正道是“賺錢”
車多樁少,充電排隊,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早前曾有媒體報道,一男子趕往機場的路途中尋找充電樁,后因停車位被占滿,排隊一個多小時也沒能充上。一氣之下他砸了充電樁。最終該男子因故意損毀財物被機場警方行政拘留。
丁銳強調,智充科技的核心目標是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運營充電站的商業模式,也就是給大家提供一個“20年前開加油站的機會”。自2015年成立以來,智充科技一直致力于研發一整套“垂直充電解決方案”,目標就是利用這一套充電運營系統,去激活有地、有資源、有錢的人的運營需求,讓各方運營的充電站變成長期可盈利的新時代的“加油站”。
如何幫助運營商實現盈利?智充科技著重抓好了“兩手”:一手抓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手抓提高運營收入。為實現這兩點,必須依賴于智能化的充電軟硬件設備。
目前,業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充電樁企業都是電氣企業,通過系統集成的方式,向電網企業、能源企業、配電公司發電廠銷售低壓設備,即交流充電樁。據了解,一輛普通電池容量的純電動汽車,在完全放電后通過交流充電樁需要8個小時才能充滿。“隨著車輛跑的越來越遠,電池容量越來越大,這些充電樁都無法滿足多數人的充電需求。”丁銳指出。
而市場化的充電站需求集中在個人車輛用戶。為高質量地服務好分散化的充電需求,要求充電解決方案提供商能通過智能化的軟硬件設備,將社會資源集中起來,實現本地化運營。智充科技提供的可無人化值守的硬件設備,所連接的SaaS云是完全開放的,地方運營方可以通過這套系統來實時觀察收入,調整其收入結構,以及對充電站進行管理。“智充科技的核心競爭力是用我們全智能化的設備幫助這些運營商,幫助這些‘地主’來實現他們的本地化運營,降低運營成本”,丁銳坦言。
為讓客戶更好地盈利,智充搭建了一個生態系統。其中提供的充電設施軟硬件支持以及云服務均為B2B2C模式,將車、人、充電樁充分聯結在一起。這個生態系統會將目前行業內的中小型運營者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在提高收益的同時,也去建設更多的充電設備。
“我們做的是一種輕模式,并非直接運營。我們提供充電硬件設備,讓用戶利用好本地的電力、土地等資源投建充電站。我們再進一步提供軟件服務幫助引流增效,提升充電樁平均使用率,讓他們賺到更多的錢。我們從中去分一些利潤。”丁銳總結道。
充電樁建設路漫漫,有錢多方一起賺
截至目前,智充已在全國各地布署近30000臺充電設備。但建設充電樁體系是項大工程,僅靠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
上個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文件中提到,擬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超過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按此指導意見所做的規劃,車樁的比例應接近1:1;而據業內數據分析顯示,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和充電樁的比例為8.6:1。
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增長遠遠跟不上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這正是智充所擔憂的。今年上半年,智充與國家電網、百度、京東物流、普洛斯物流、滴滴小桔充電在內的諸多著名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這項計劃,智充將與眾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充電站運營解決方案,一起開發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充電市場,致力于激勵并扶植具有運營能力和資源優勢的充電運營商,高效建設服務能力強、智能化水平高、覆蓋全國的充電服務網絡。
充電樁體系建設之路漫漫,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智充科技正面向全國公開招募城市代理。有錢多方一起賺,下一條“錦鯉”是你嗎?
上一篇:我過鋰電池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下一篇:我國動力鋰電池產業所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