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85次 | 2022年11月30日
動力鋰電池產業鏈公司應如何做好自己
日前,“后補貼時代的動力電池市場前景論壇”在京召開。來自動力電池材料、電池制造、新能源整車等領域的專家,同與會的200余位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代表,共同就“補貼退坡,動力電池產業鏈該如何更好地生存、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理事長、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興才表示,補貼政策對于前期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導方面,但產業的發展不能僅依靠國家補貼。隨著補貼的退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該如何走,值得深思。他以鉛蓄電池的高回收和再利用率為例,強調只有轉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運營模式,才有可能在補貼退坡的前提下實現產業鏈的市場化運作。對此他認為中國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的模式很值得行業企業學習和借鑒。
他坦言,2017年以來,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較為嚴重,導致包括動力電池、數碼電池等在內的鋰離子電池漲價。而相關政策和整車企業都在要求動力電池企業降價,這也將導致電池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與此同時,如何在確保產品安全性的同時,持續提升能量密度,并通過產品標準化、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企業規模化等來實現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都是動力電池企業所面臨的壓力和考驗。
同時,他也表示,近兩年動力電池方面投資火爆,但“電池熱”的背后也暗藏風險。目前很多動力電池企業的產品標準化程度不一,產品質量、設備自動化水平參差不齊,電池的回收再利用不到位,將使行業整合進程加快。他預計,“十四五”期間,動力電池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政策調整,投建過熱和產能過剩問題可能會成為政策調控的重點。
對此,秦興才建議,動力電池企業除理性投資外,還需耐得住寂寞,“苦練內功”,除了將自身產品做好,還要切實了解整車企業需求,與整車廠實現聯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適應政策和市場變化,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
上一篇:分析電池產業技術和未來發展趨勢
下一篇:動力鋰電池產業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