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60次 | 2023年05月18日
涉多項電池技術,國家新型儲能發展指導意見來了
儲能領域又迎來一項新規。
七月十五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公布有關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
圖源:國家能源局官網
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長壽命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標準體系基本完善,產業體系日趨完備,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基本成熟,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新型儲能在推動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發揮顯著用途。
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新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標準體系、市場機制、商業模式成熟健全,和電力系統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裝機規模基本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相應需求。新型儲能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鋰電網注意到,新型儲能將圍繞轉型規劃,從三方面著手發展:
1、大力推進電源側儲能項目建設。包括:布局一批配置儲能的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項目。規劃建設跨區輸送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探索利用退役火電機組的既有廠址和輸變電設施建設儲能或風光儲設施。
2、積極推動電網側儲能合理化布局。包括:通過關鍵節點布局電網側儲能。在電網末端及偏遠地區,建設電網側儲能或風光儲電站,提高電網供電能力。圍繞重要負荷用戶需求,建設一批移動式或固定式儲能,提升應急供電保障能力或延緩輸變電升級改造需求。
3、積極支持用戶側儲能多元化發展。鼓勵圍繞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大數據中心、5G基站、充電設施、工業園區等其他終端用戶,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鼓勵聚合利用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用戶側儲能等分散式儲能設施,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結合體制機制綜合創新,探索智慧能源、虛擬電廠等多種商業模式。
此外,鋰電網還注意到,意見提出,堅持儲能技術多元化,推動鋰電池等相對成熟新型儲能技術成本持續下降和商業化規模應用,實現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等長時儲能技術進入商業化發展初期,加快飛輪儲能、鈉離子電池等技術開展規模化試驗示范,以需求為導向,探索開展儲氫、儲熱及其他創新儲能技術的研究和示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