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08次 | 2018年09月03日
造車夢壓斷資金鏈 一大波企業接連陷入“錢荒危機”
近兩年,受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監管收緊等影響,一大波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接連陷入了“錢荒危機”。
根據高工電動車網了解,目前已經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由于新能源汽車業務經營不善,面臨了連續虧損、資產負債率持續高企等壓力,從而選擇了“退股離場”。
另外還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為了解決“錢荒”危機,開始拋售旗下優質資產,或者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解決資金困境。
前兩年,在持續不斷的利好政策支持下,不少上市公司紛紛“大手筆”投資新能源產業,也有不少企業享受到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紅利”。
但是,去年以來,受補貼退坡、監管收緊、補貼資金下發周期拉長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不少企業的銷量出現大幅下滑,且面臨了巨大的“錢荒危機”、虧損風險、應收款回收風險、銷量頹廢等一系列多關乎生存的挑戰。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最先受到巨大影響的就是對補貼依賴程度較高的新能源客車企業。例如,投資了新能源客車企業的曙光股份、西部資源等上市公司,由于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接連陷入了業績虧損“泥潭”。
此外,新能源造車本就是重資產投入,且投資回報期長,就連備受資本青睞的新興造車企業,也普遍面臨了資金困境。其中,蔚來汽車雖然融資超過150億元,但這對于造車事業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2016年至今,蔚來汽車虧損了約109億元,其預計今年虧損還將超過51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資金鏈困境將倒逼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洗牌,一大部分企業或將面臨被淘汰的格局。
下面,一起來看看幾大上市公司布局新能源后,面臨了怎樣的“錢荒危機”?
京威股份:多次賣子解決“錢荒”危機
自2015年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以來,京威股份不僅未獲得可觀收益,還因為接連陷入了資金鏈危機,不得不出售旗下的優質資產,包括出售旗下利潤可觀的三家子公司——福爾達、福宇龍、福太隆。
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福爾達、福宇龍、福太隆3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94億元、6269萬元、1714萬元,而京威股份同期凈利潤為3.17億元。
據了解,近幾年京威股份密集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但未產生成效,導致其負債率連年上升,已經從2015年的35.66%,上升至2017年的52.16%。同時,截止2017年年底,京威股份新增短期借款3.37億元,流動負債也由2016年年末的10.04億增至36.35億,增幅達261%。
為了實現從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向新能源汽車制造商轉向,京威股份近幾年連續投資了電池、整車等諸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項目,總投資超過250億元。
其中,京威股份參股的新能源整車企業有深圳五洲龍、長春新能源、江蘇卡威。該三家整車廠2017年分別虧損了1.97億元、5342萬元、1.08億元,合計虧損約3.58億元;而今年上半年,上述三家參股整車公司繼續虧損6995.12萬元、1024.11萬元、8049.24萬元。今年5月京威股份終止收購了江蘇卡威剩余65%
不僅如此,根據報道,今年以來,京威股份先后經歷了融資方案被否、退出寧波新能源汽車項目、股東內部分歧、造車資質等諸多危機。
西部資源:高償債壓力下退股自保
2014年年底,由于傳統業務下滑,西部資源轉向新能源汽車板塊,收購了主營新能源客車的恒通客車和恒通電動的控股權。
之后的幾年間,西部資源更是掛牌拍賣包括銀茂礦業等幾家公司股權,以徹底轉向新能源。不過,轉向新能源的好景并不長,2016年恒通客車因騙補而受到行政處罰,盡管于2017年5月恢復了資質,但經營狀況卻已不再風光。
事實上,從收購恒通客車和恒通電動后,西部資源就陷入了虧損,凈利潤從2014年的1600萬,下跌到2017年的5.99億元。其中,恒通客車2017年總產銷僅有229輛,新能源客車僅銷售了72輛,虧損1.45億元。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西部資源的存貨已經達到3個億,應收和應付賬款都達到2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1%。其中,恒通客車總資產5.14億元,負債8.39億元;而恒通電動凈虧損447.64萬元。
為了避免陷入持續虧損,今年6月,西部資源將恒通客車、恒通電動的相關股權拋售,退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
力帆股份:重金砸新能源現“資金荒”
目前,高負債率下的力帆集團急需大量資金。力帆集團年報顯示,2014年至2016年間,力帆集團資產負債率始終處于70%以上。其中,2017年年報顯示,力帆集團目前的資產負債率是75.72%,高于70%的警戒線。
8月22日,力帆股份發布了今年第12次股權質押公告,公司大股東力帆控股集團再次將持有的力帆股份1.14%的無限售條件流通股進行質押。根據統計,近兩年間,力帆控股前后質押了力帆集團股份超20次。
此外,八月初,力帆乘用車還被傳出遭遇供應商圍堵大門追討貨款的新聞。如此看來,銷量不斷下滑之下的力帆股份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危機,而其資金緊張就是眼下最大的危機。
資料顯示,力帆早在2007年就進軍了新能源領域,而2015年力帆更是大規模投資修建“能源站+換電”方式,該業務屬于重資金投入,目前還處于燒錢階段。
2016年,力帆被爆出了違規騙補事件。2017年,力帆乘用車恢復了車型生產資質;2018年力帆繼續加碼新能源業務,包括募資總額不超過24.8億元,投資智能新能源汽車能源站項目、智能新能源汽車16億瓦時鋰電芯項目、智能輕量化快換純電動車平臺開發、新能源SUV車型研發等。
康盛股份布局新能源汽車資金承壓
大肆斥資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后,康盛股份償債壓力與日俱增。
根據業績報告顯示,自從布局新能源汽車業務以來,康盛股份負債總額從2014年的11.15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71.92億元。截止2017年年底,康盛股份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74.75%。
資料顯示,康盛股份原本主營業務是家電制冷管路及其配件,2015年開始轉型新能源汽車領域。當年,康盛股份耗資4.8億元收購了成都聯騰、合肥卡諾、荊州新動力三家做核心零部件的子公司。
之后的幾年,康盛股份先后布局了電機、氫燃料電池、石墨烯、BMS、整車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多個領域,先后參股了9家公司,投資資金近30億元。近期,康盛股份還擬15億元收購煙臺舒馳和中植一客兩家公司。
消息稱,如果收購完成,康盛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將進一步上升為82.99%,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上一篇:長期不跑高速對蓄電池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