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39次 | 2018年09月08日
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回收是一個大問題
日前,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2018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表示,新能源汽車結構性產能過剩風險加劇,低端產能過剩而高端產能卻不足,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態勢,且投資也出現了過熱苗頭。而接下來要如何管理動力電池過剩問題將成為重點。
截止到2018年8月,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約400萬輛,其中中國市場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據了解,中國電動汽車在全球銷量份額中占到了37%。有專業人士推算,預計到2019年3月份,全球電動汽車的累計銷量有望突破500萬,而中國市場的份額將會增長到42%左右。
大背景下,國內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確實過快,在補貼利益的驅使下,大量資本開始涌入行業中。早在2009年,各企業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還不足500輛,而到了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達到了79.4萬和77.7萬。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7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0.4萬輛和49.6萬輛,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85%和97.1%。
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其上游產業鏈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同樣迅猛,有資料顯示,2014-2016年,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年均增長率分別高達368%、324%和78.6%,2016年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但與此同時,暴露出的產能問題也開始顯現。
華創證券新能源汽車分析師于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動力電池的產能問題2017年就出現了”,按目前的總需求和總供給來算,動力電池的產能是過剩的。日前,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在出席活動時表示,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預計將會延續到2023年。
據了解,一般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在5-8年,而我國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是在2014年,據此推算,今年也就成為了動力電池“退役”的元年。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報告判斷,2018-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動力電池將達12萬-20萬噸,2025年或達35萬噸。
面對即將到來的動力電池回收熱潮,9月5日,工信部網站發布了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相關規范的發布,也標志著中國將開啟規范化的回收模式,以防出現回收電池不達標、舊電池翻新在使用等亂象。
不過本次公布的企業只有5家,面對即將到來的回收浪潮相對不足,但現在還只是起步階段,日后出現的問題還會進行調整,同時也希望還有更多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能夠進入,找到更高效的解決方案,從而進一步促進動力電池成本的降低。
上一篇:手機還剩多少電量時充電好
下一篇:中國制造鋰電池的水平并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