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23次 | 2018年09月19日
德國聯手波蘭建立歐洲動力電池聯盟
近日,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訪問波蘭時,與波蘭產業與技術部長雅德維加·埃米萊維奇共同宣布,兩國將加強在電動汽車電池研發生產方面的合作。
埃米萊維奇表示,波德兩國部長探討了兩國共同開展電池技術合作的可能性。她還表示,這一合作不局限于雙方在電池技術領域的合作,將與此前歐洲國家為推動特種制造業發展建立空客集團一樣,嘗試由歐盟成員國聯手推動產業發展。
為了實現更高層次的合作,經德波兩國部長商議決定,這一項目向歐盟其他成員國開放,從而建立歐盟范圍的電池生產項目,并通過建立一個“歐洲電池聯盟”作為吸引相關企業參與的平臺。據悉,德波兩國將利用明年年初舉辦德波經濟論壇的機會繼續深入討論具體落實這一設想。
專家分析認為,德波兩國在電池領域聯手合作,嘗試建立一個“歐洲電池聯盟”,是歐洲電動汽車行業的迫切需要。汽車工業作為歐洲傳統優勢產業,正受到來自美國和東亞地區企業的強有力挑戰。目前,德國經濟部在電動車產業發展,尤其是電池生產上面臨較大壓力。近來,德國汽車巨頭高管紛紛發聲,呼吁德國和歐洲擺脫在電池領域對亞洲的依賴,并建立歐洲自己的電池生產能力。
其實,德國政府早就有在德國建立電動車電池生產基地的想法,德國汽車工業也認識到能源存儲技術和電池是電動汽車產業價值鏈的重要一環。根據測算,至2025年,電池產業的市場份額將達到600億歐元,占到乘用車總價值的20%至25%。
因此,德國和波蘭大力推動建立歐盟層面的電池生產聯盟,也是德國希望借歐盟平臺實現其占據新能源汽車領域主導地位的重要步驟。在歐盟框架下推動電池產業,將使成員國更容易對該行業實施國家補貼,下大力扶持相關企業發展。
當前,一個令德國擔憂的趨勢是,亞洲電池生產企業不僅將歐洲作為一個頗具潛力的市場,還將歐洲視為投資潛力巨大的生產基地,而且已有亞洲電池生產企業落戶歐洲。
分析人士指出,德國此次聯手波蘭共同推動歐洲自己的動力電池產業,就是要積極爭奪電池研發和生產的主導權,維護和拓展德國乃至歐洲在電動汽車產業供應鏈和價值鏈上的地位。
盡管推動發展歐盟電池產業的倡議具有重要意義,但德國相關企業對此似乎并不感冒。不久前,德國博世集團就明確拒絕在德國建立電池工廠,其他相關企業對投資該領域也都躊躇不決。企業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電池生產前期投入較大,短期回報率相對較低且不穩定,這使得企業在作出商業決策時顧慮頗多;另一方面是亞洲相關企業在這方面起步較早,已經在技術、產品和價格方面取得了相當優勢,歐洲企業如果進軍這一領域,將從一開始就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因此,雖然德波兩國政府顯露出這方面意愿,但相關企業仍然希望看到政府更堅定的政治意愿和更加可行的政策,以便企業有更加穩定的盈利預期。
下一篇:18650電池為何被特斯拉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