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06次 | 2018年09月27日
工信部對新能源車安全隱患進行排查
9月25日,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在網站上刊登《關于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生產企業,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將重點對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產品的IP防護失效、車輛泡水、車輛碰撞、線束連接松動、頻繁充放電、長期擱置以及工作行駛環境惡劣的車輛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針對可能的弄虛作假情況,《通知》明確,最為嚴重的將采取暫停或取消推薦車型目錄、企業及產品公告等處罰措施。
這是近期工信部第二次要求新能源汽車企業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排查。9月3日,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了《關于開展新能源客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兩次通知均要求排查在2018年10月底前完成。
國內新能源汽車質量安全監管正式開啟
此次工信部發布的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通知由之前的新能源客車擴展至新能源乘用車及載貨汽車,意味著工信部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質量安全監管正式開啟。
今后一旦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載貨車發生起火、燃燒等安全事故,生產企業應在12小時內(如造成人員死亡或重大社會影響的,應在6小時內)主動上報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車工作聯席會議牽頭部門和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并及時展開事故調查,調查結果留存備查;相關部門將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聯合相關單位成立事故調查組,與企業共同開展事故調查,并將調查結果上報工信部進行處理。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工信部還強調,如發現在排查工作中有弄虛作假、瞞報、虛報行為的,工信部將視問題性質、嚴重程度,采取公開通報、責令限期改正,暫停或取消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等處罰措施。
分類專項排查提供檢查方法與判斷標準
根據文件內容,新能源乘用車專項排查將分為運營類車型、私家車兩類。對于出租車、網約車、物流車等高使用強度的運營類車輛,應按照行駛里程設定自查比例,行駛10萬公里以下的自查比例不低于10%,行駛10-20萬公里的自查比例不低于20%,行駛20-30萬公里的不低于30%,30萬公里以上和裝用使用中出現故障較多動力電池(如沃特瑪電池)的應全檢。
針對私家車業主,生產企業應通知用戶在何種條件下回店檢查維護,并將通知內容、回店檢修項目等報工信部裝備中心備案。今年前幾個月已經做過排查的車輛,可不用重復再查。
兩次排查,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都給企業提供了檢查項目參考表,客車、乘用車和載貨汽車的項目一樣,包括5個大項和40個小項,也明確了檢驗方法和隱患判定標準。
在檢查項目上,至少包括動力電池的外觀檢查、軟件診斷、氣密性檢測、開箱檢查及換件和容量測試等內容,其中開箱檢查及換件和容量測試等內容,應結合電池設計方案和以往情況,由企業自行決定是否開展。自查工作可結合車輛的維修保養工作一并進行,對發現問題的車輛,應立即組織人員依法依規采用一切措施進行處理,消除安全隱患。
本次《通知》要求,排查重點對IP防護失效、車輛泡水、車輛碰撞、線束連接松動、頻繁充放電、長期擱置以及工作行駛環境惡劣的車輛開展。這針對的是近期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雨水浸泡、車輛事故和老化、車輛閑置等等。
同時,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也給出了新能源客車、乘用車、載貨汽車安全排查工作統計表。
兩次排查內容還包括,各個企業的監控平臺是否正常運作,對2017年前已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進行積極整改,逐步納入監管體系;另外還要求各企業及時上報新能源汽車發生起火、燃燒等安全事故。
此外,文件還要求對出現故障/報警的實車以及信息交換情況進行檢查、記錄,建立國家監管平臺和企業的應急溝通機制。各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生產企業應于2018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并形成書面報告如實匯報,填寫相關表格于2018年11月15日前送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
上一篇:高比能量電池安全難題有待解決
下一篇:車載電池的報廢原因及報廢分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