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922次 | 2018年09月30日
關于無線充電器,你需要知道這些
無線充電這玩意,能用者對它愛不釋手,但另一部分人質疑它充電速度慢、充電距離短,本質上還是脫褲子放屁。無論你是愛還是不愛,也不可否認,無線充電真的要普及開來了。
對于無線充電,我們的期望當然是不受束縛,在自由空間中任何時候隨地充電。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以現在的技術無線充電和有線充電相較還沒有特別多的優勢,除了不用插線隨放隨充的便利性外,充電速度還是沒方法和有線閃充相媲美,也沒方法滿足部分用戶對于邊充電邊使用手機的需求。
不過對于部分用戶來說,現在的無線充電已經可以一玩,在許多不會時常使用手機的場景,無線充電就可以很好地發揮它的優勢。
無線充電的技術原理
無線充電的核心原理是基于電磁感應,原理并不繁瑣。當前業界主要有兩個技術分支,一個是以Qi標準為代表的磁場感應技術,另一個則是以AirFuel標準為代表的磁共振技術。
原理上磁共振是更好的解決方案,它能用更遠的充電距離,而且可以能用多臺設備同時充電。
不過磁共振技術當前并不成熟,而且通太多線圈的堆疊,使用Qi標準的無線充電器也能實現多臺設備同時充電。
不過,磁共振依然是無線充電未來發展的方向,Qi也把磁共振技術納入到其標準當中,可見近距離的電力傳輸也并不是沒方法實現的。
市面上的無線充電設備
當前市面上的智能手機和消費級無線充電器所采用的無線充電標準主要是Qi,因而只要手機能用Qi無線充電,那么理論上全部使用Qi標準的無線充電器都能兼容(包含特別難伺候的iPhone)。
不過,不同手機和無線充電器在充電效率上其實是不同的,對于無線充電器,一般只會列出輸入和輸出功率,但對于手機端,接收功率才是決定充電效率的關鍵指標,一般來說,接收功率是輸出功率的75%左右。
充電板端
當前主流的無線充電器主要使用的是Qi的BasicPowerProfile配置,能用10W輸出,算上轉換率,大概就比較于5W~7.5W的接收功率。
手機無線充電全面評:無線充電器你需要知道這些
但今年已經陸續有使用ExtendedPowerProfile配置標準的無線充電器誕生,可能用最大15W輸出功率,比較于能達到10W左右的接收功率,可以大大提升手機的無線充電速度。
手機端
既然無線充電板有著功率的限制,那么手機自然也一樣。當前主流的智能手機(大都使用BasicPowerProfile配置)能用5到10W輸出功率的無線充電器。
舉個例子,三星GalaxyS系列手機可以能用10W無線充電,而蘋果iPhone8/8Plus和iPhoneX可以能用7.5W無線充電,當然換算成接收功率會更低。
手機無線充電全面評:無線充電器你需要知道這些
另外,能用相對較快的無線標準ExtendedPowerProfile的智能手機也在今年陸續推出,當前有大家熟知的索尼XZ2系列和LGV30系列,接收功率可以達到10W左右,不過需要搭配同樣能用ExtendedPowerProfile配置的無線充電器。
綜上,不同的手機需要搭配不同的規格的無線充電器,但對于大部分手機而言,能用10W輸出的無線充電器已經足夠了。另外,許多無線充電器不肯定隨機附送充電頭和數據線,需要自行根據其輸入功率和閃充標準挑選。
iPhone8/8Plus和iPhoneX雖然兼容Qi標準,但并不是全部Qi無線充電器都能使其達到7.5W閃充。
除了功率還需要關注什么?
FOD異物檢測
FOD異物檢測應當是無線充電器最基本的安全功能,當手機和無線充電器之間夾有金屬異物,無線充電器會感知到并斷電,避免金屬異物過熱。
不過FOD功能光看宣傳參數是沒方法判斷的,僅能通過實測看看具體的表現,市面上大部分無線充電器在FOD異物檢測方面都是合格的。
散熱問題
無線充電器的輸出功率并不是恒定的,而峰值功率主要取決于無線充電器的設計用料和散熱方式,我們更加推薦購置配有主動散熱風扇的機型,雖然厚點,但一般輸出峰值功率的時間也更長。
手機無線充電全面評:無線充電器你需要知道這些
充電距離
Qi無線充電器的最大充電距離大約是10毫米,因而隔個保護套也是可以充電的,不需要把手機“脫光”才能充。
隨著Qi標準的發展迭代,無線充電技術成本已經慢慢降下來,百元左右的產品越來越多,其體驗成本算得上低廉。當前小米華為都開始嘗試為旗下產品加入無線充電,可以預想無線充電功能在今明兩年會有較大的普及力度。
上一篇:關于鋰離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