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77次 | 2018年11月08日
新型秒充鋰電池技術誕生,充電五分鐘都太長了
想象過手機廠商吹噓的“秒充”變成現實嗎?插好數據線,然后幾秒鐘后,拔掉。什么共享充電寶、什么移動電源的市場空間就不復存在了。
美國德雷塞爾大學(DrexelUniversity)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專業的研究員們與法國、以色列研究人員共同設計了一種新型鋰電池電極,或許有可能將手機、電動車充電這件事情縮短至秒級。
新款鋰電池的電極采用了一款名為MXene的二維材料,導電性超高,單從汽車行業而言,新電極或將解決長久以來一直困擾電動車的充電難題,未來鋰電池的充放電耗時將僅需數秒,且所儲存的電能要遠高于常規的超級電容器。
該項目研究員宣稱,他們在試驗中抽取了薄薄的一層MXene電極,用于演示充電速率,整個充電過程只需數十毫秒。
MXene并不是一種新鮮的材料,它于2011年被德雷塞爾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研究人員所發現,是一款扁平的納米材料,其外觀酷似三明治,由氧化物與導電的碳及金屬填充物構成,而氧化物相當于三明治中的面包,將填充物夾在中間。
在該材料制造過程中,研究人員采用層壓法來制作MXene。不妨想象下桶裝薯片的樣子,該材質的各層材料就是如此堆疊而成的。
盡管MXene的導電性相當出色,但其結構依然不利于鋰離子在電池內的擴散。對于鋰電池的儲能而言,鋰離子留在氧化還原活性位置(redoxactivesites),這類位置的數量越多,電池保有的電量就越大,壽命就越長。重要的是,電池還使鋰離子能夠自由移動,否則其無法到達氧化還原活性位置。
為使MXene的鋰離子能自由移動,研究人員對其結構進行了一定的調整。研究人員將MXene與水凝膠(hydrogel)相混合,改變了其結構,使鋰離子能自由移動。
YuryGogotsi表示:“理想的電極架構是多通道結構(multi-lane),像多車道高速公路一樣,以便鋰離子高速移動。研究團隊研發的大孔隙電極設計恰好實現了該目標,使充電過程短短數秒內完成。”
下一篇:電動車電池保養方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