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658次 | 2018年12月08日
萬潤新能源年產1萬噸正極材料產線試投產
5月24日,由湖北萬潤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年產萬噸磷酸鐵鋰裝置生產線在鄖陽經濟開發區試投產。這也是十堰市首條新能源材料生產線。項目達產后,年產磷酸鐵鋰正極材料1萬噸,年工業總產值可達12億元,創利稅約1.3億元,新增就業100多人。
2015年,湖北萬潤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瞄準新能源汽車產業,組建國內頂尖的博士研發團隊,致力于新能源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把項目所在地和公司總部選定在汽車產業鏈完整的十堰,在張灣區和鄖陽區投資建廠。
根據該公司規劃,計劃在張灣區十堰工業新區新建占地93畝的實驗室、檢測中心、廠房,項目利用東風公司廢酸為原料,制備高能量密度、低碳環保、綠色安全鋰電池材料。項目總投資3.4億元,已完成投資2億元。明年春季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1.26億元,上繳稅收18693萬元,新增就業600多人。
據統計,自2017年1月份以來,包括廈門鎢業、當升科技、科恒股份、天賜材料、湘潭電化、優美科、安達科技、裕能新能源、三秋新能源、國光電器、浩普瑞等11家企業都在國內投擴建正極材料,涉及投資金額超70億元,產能規劃近40萬噸。
隨著新增產能釋放,現有市場競爭格局很有可能被打破,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常規型號毛利將繼續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大躍進式布局的同時,產能過剩將成為接下來市場最大的風險。以磷酸鐵鋰為例,GGII預測,到2018年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有效產能將達30萬噸/年,磷酸鐵鋰材料產能將出現明顯過剩,磷酸鐵鋰材料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與此同時,正極材料價格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且能夠滿足動力電池企業對更高性能材料的企業并不多,GGII判斷,未來市場上將出現中低端材料產能過剩,價格戰將進一步激烈,總體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下一篇: 科恒股份:年產3000噸三元正極材料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