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17次 | 2018年12月10日
本田開發出新一代氟離子電池,其儲能超鋰電池10倍
據相關消息,鋰離子電池應用越來越貼近百姓生活,但地球上鋰資源十分有限,且開采成本高。開發一種替代電池成為各國科學家努力的重要方向。
12月7日,本田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電池技術,有望在未來取代鋰離子化學電池,成為電動汽車的首選電池。
本田研究院(HondaResearch)的科學家,以及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和美國國家特種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etPropulsionLab)的研究人員周四宣布,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溫度更穩定的氟離子電池技術。這一突破將使電池不僅比現在的鋰離子電池高能量10倍,而且對環境更有利。
據了解,與現有的電池技術相比,新材料不僅能量密度高、還更加環保。本田表示,這項新技術避開了氟化物電池技術的溫度限制。研究團隊成功地展示了可在室溫下運行的氟離子基能量電池,開辟了一條通往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陽關大道。
研究人員補充道:與眾所周知的揮發性鋰離子電池不同,氟離子電池更加安全,沒有過熱的風險。此外,由于源材料對環境的影響較少,新技術在環保上也更加有利。
本田研究所首席科學家ChristopherBrooks博士表示:“氟離子電池提供了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型電池化學物質,它的能量密度是現有鋰電池的10倍。與鋰離子電池不同,鋰離子電池不會因為過熱而造成安全風險,而獲取鋰離子電池的原料對環境的影響要比提取鋰和鈷的過程小得多。”
除此之外,國內在這一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南京理工大學夏暉教授與中外團隊合作,首創結構設計和調控方法,在錳基正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使低成本鈉離子電池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上。
夏暉教授團隊首創結構設計和調控方法,與中科院物理所谷林研究員及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孟穎教授合作,在水鈉錳礦層狀結構的基礎上,成功制備出兼具大層間距與高鈉離子含量的層狀納米正極材料。
這種正極材料制成的電極比容量達到211.9毫安時每克,而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鋰電池正極材料比容量約為140毫安時每克。充放電過程中,這種正極材料結構穩定無相變,體積變化僅為2%,循環充放電1000次后,比容量保持率高達94.6%,而電池行業一般的比容量保持率標準約為80%。
下一篇:鋰電池有沒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