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31次 | 2018年12月18日
海外市場成為各企業支撐,馬太效應初現
本文通過對產能約80GW的組件企業2019年一季度的訂單情況調研發現:
除個別企業外,一線企業的訂單基本可以實現滿產,部分企業的訂單甚至排到二季度;海外市場的訂單約占74%,成為國內企業的重要支撐。
由于二線企業在海外布局少,因此2019年一季度的產能利用率低;現有組件企業出現“馬太效應”,部分小企業會被淘汰出局。
1、撲朔迷離的2019國內市場
從2013年國八條開始,到2015年,光伏行業每個月從中央到地方各種政策輪番出臺。一個月,總會有幾個新政策出臺。筆者曾經整理近百份份國家級政策和300多份地方級政策,整整3500多頁,厚厚幾大本跟磚頭一樣的《政策匯編》!與之對應的,是國內光伏市場的鼎沸,從2014年的10.6GW開始,一直到2017年53GW。2018年初,對國內市場60GW的預測都屬于保守預測。
然而,這一切隨著“531政策”出臺戛然而止!531之后,國內光伏行業出臺的新政策寥寥無幾,僅有的幾個圍繞“531政策”做進一步解釋的文件和幾個地方性政策出臺。與之對應的是,所有的行業從業者,都無法判斷明年的國內市場。2019年,光伏行業充滿不確定性。唯一確定的是,2019年一季度國內市場會非常冷淡。
2、異軍突起的海外市場
與充滿不確定性的國內市場相比,大家一直看好未來的海外市場。531之后,與低迷的國內市場相比,海外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在之前的文章《2018年海外新增約70GW,明年會更好!》中也做過介紹。
根據PVinfolink的調研數據,將2017H2和2018H2的出口數據進行對比,如下圖所示。
說明:2018年11、12月數據為預測值
圖:2017、2018年下半年各月組件出口量及增長率
2017年下半年,由于美國201法案的影響,出口量猛增,導致三季度的組件價格不降反升。然而,2018年下半年出口表現更加喜人,出口同比增長約為45%,每季度的出口量高達11GW!
3、一線組件企業在海外基礎扎實
中國光伏行業,早期有“兩頭在外”的說法,即:上游多晶硅料生產、下游組件銷售,都要依靠國外市場。早在2013年之前,國內的老牌光伏企業就在海外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2005年,國內光伏龍頭尚德在紐交所上市,其創始人施正榮博士,成為2006年中國首富。2007年6月,賽維LDK登陸美國紐交所,其創始人彭小峰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百億富豪”。雖然尚德、賽維LDK都已是明日黃花,但活下來的如天合、阿特斯、晶科、晶澳等企業,一直都是以海外市場為主。即使2017年國內市場占全球50%以上,但這些企業海外出貨量仍高于國內。
這也說明,中國的光伏行業絕不是單純靠國內的補貼發展起來的,而早在國內政策啟動之前,就依靠國外市場發展起來!
4、海外市場成為各企業支撐,馬太效應初現
鑒于上述三個原因:
2019年一季度市場國內市場會非常冷淡,而國外市場需求旺盛;同時,我國一線組件企業在海外有10多年前就建成的、扎實的銷售體系。
因此,2019年一季度,海外市場成為國內組件企業的支撐。
近期,對我國的部分光伏組件企業進行調研,涉及總產能為約為80GW,約占全國組件產能的60%。其中,一線企業約70GW,二線企業約10GW。
根據企業反饋的信息:
1)2019年一季度,除個別企業外,一線企業的訂單基本可以實現滿產,部分企業的訂單甚至排到二季度;
2)2019年一季度的訂單,主要來源于海外市場。根據統計企業的訂單規模做加權平均,海外市場的訂單約占74%。經估算,調研的企業2019年一季度海外總訂單量超過11GW。
3)國內市場的訂單,主要來源于2018年四季度結轉項目的補裝,以及少量的無補貼分布式項目;經估算,全部調研企業2019年一季度的國內訂單不足4GW。
國外市場雖然有傳統裝機大國的大訂單,但總體比較分散,呈現出全面開花的狀態。
4)與一線企業的繁榮景象相比,二線企業的買賣就比較冷清。由于二線企業在海外布局少,很難獲得國外訂單。因此,2019年一季度的產能利用率低,主要來自于國內的小散單和一線企業的代工單。
綜上所述,2019年一季度,海外市場將成為國內一線企業的重要支撐;現有組件企業出現“馬太效應”,部分小企業會被淘汰出局。
上一篇:海倫哲受讓新宇智能21%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