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97次 | 2018年12月19日
格林美投資3.6億加碼新能源動力電池
在大舉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后,格林美(002340)擬投資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原料生產線。
5月30日晚間,格林美公告稱,其子公司荊門格林美擬投資3.58億元,用于建設年產4萬噸車用動力電池原料硫酸鎳生產線,以滿足公司鎳鈷錳(NCM)與鎳鈷鋁(NCA)材料戰略發展需求原料以及未來車用動力電池材料市場的需求。
一位要求匿名的行業分析師指出,隨著下游需求向暖,國際鎳庫存有望進一步化解。另一方面,隨著國內鎳企的轉型、減產,而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對鎳原料需求高漲,供需不平衡有望帶來鎳價的一次關鍵性上漲。
新能源電池市場缺口巨大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將帶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的井噴。今年3月,《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鼓勵城市公交和出租車汽車使用新能源汽車,重點突破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高低溫適應性等關鍵技術,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
該人士預計,在政策、市場雙利好的環境下,預計2016年國內電動汽車銷量有可能增長一倍,達到50萬輛以上。而到2020年,國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超過500萬輛。
“雖然國內動力電池原材料領域的投資建設一直高漲,動力電池原材料產能在繼續擴大,但是依然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特別是硫酸鎳原材料的供應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上述業內人士介紹說,1kWh動力電池大約需要用到2.3~2.5kg正極材料,按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容量20~30kwh進行測算,則至少需要40~60萬噸的高純硫酸鎳晶體。
三元材料“高鎳低鈷化”
對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而言,資源占用小、性價比和安全性高、續航能力強的材料具備明顯優勢。公開資料顯示,三元電池材料是制作動力鋰電池的新型材料之一,具備上述優勢,且已被國家列入新材料產業“十二五”規劃的重大工程項目。以特斯拉三元材料鎳鈷鋁(NCA)為代表,已經被視為未來動力鋰電池的新一代正極活性物質,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三元材料在動力領域安全性的逐步成熟,以及消費市場對于續航里程需求的提升,北汽、江淮、吉利、奇瑞、長安、眾泰、中華等都推出了使用三元材料的新能源汽車,三元材料將逐步成為主流。行業數據顯示,從目前情況看,2015年三元材料電池市場規模約1.4GWh。2016年三元材料電池市場預計增長將達到274%,即5.2GWh,對應市場規模過100億元。
而作為三元動力電池生產的核心關鍵材料,正極材料對鋰電池的比容量、安全性、穩定性、循環壽命、生產成本等主要指標起到決定性作用,占電池原材料成本的40-46%。隨著國內的多元動力鋰電池的生產、測試標準的出臺,新能源汽車用鋰電正極材料逐漸朝著能量密度更高、電池模組成本更低的方向發展。
“研究表明,隨著鎳含量的增加,三元材料的晶胞參數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從而使得電池能量密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即鎳含量越高,電池的容量越高。”上述人士介紹說,采用高鎳低鈷的結構可大大降低材料的成本,成本驅動將推動三元材料向高鎳低鈷的結構發生轉變,“為盡量降低成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要求,國內產品工藝領先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都紛紛開始研究、生產高鎳的三元材料,當前特斯拉使用的NCA三元材料就是典型的高鎳低鈷的代表。”
鎳價呈現筑底趨勢
三元材料的“高鎳低鈷化”,使得鎳在電池材料中的使用量會日趨增長。而與新能源動力電池對原材料硫酸鎳的巨大需求并不匹配的是,近年來,國際鎳價卻在持續下降。
一份研報中透露,過去三年全球鎳金屬庫存量逐步上升,而實際需求端改善乏力導致金屬價格下跌。從全球鎳金屬庫存量來看,隨著2012-2014年投產的鎳金屬冶煉加工產能的不斷釋放以及最近兩年中國經濟增速的不斷下滑在鎳金屬需求端造成的擠壓,全球鎳金屬庫存量不斷上升。以LME在全球的三大鎳金屬庫為例,其庫存量從2012年的11萬噸已上升至目前的33萬噸,相應的,鎳金屬價格在三年中出現了30%以上的跌幅。
伴隨著鎳價的下跌,導致相關企業效益不佳,國內鎳企也在紛紛謀求轉型、減產。例如華澤鈷鎳(000693),該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是電解鎳、硫酸鎳及副產品的生產、銷售以及相關有色產品的經營貿易。由于2015年度鎳行業持續低迷、鎳價創12年來最低導致產品售價大幅下降,該公司2015年凈利潤虧損1.55億元,同比減少171.2%。另一家A股公司ST吉恩(600432),目前是中國最大的鎳鹽公司和僅次于金川集團的第二大電解鎳公司,因市場行情低迷影響,公司近年來效益不佳,2015年凈利潤虧損28.7億元。
除國內鎳企基本停建新產能之外,麥格理在4月的報告中預計,2016年全球鎳減產及折損的量共計有19.2萬噸,期間將有12.9萬噸的新增產量釋放,合計全球將有6.3萬噸的凈減產量,加之不可控及阻撓因素導致的4.4萬噸的額外折損,該行預測2016年全球鎳產量將同比下滑3.8%至190萬噸。
一方面是原材料的減產,另一方面又是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的巨大需求,這一供需關系的不平衡將為鎳價上漲提供較大空間。有研究表明,鎳價后續走勢受到實際需求改善、鎳“創紀錄庫存”進一步消耗等因素影響,鎳價回調整理充分后仍可能會逐漸震蕩走升。上述行業人士也認為,滬鎳走勢波動性可能會較前期進一步增加,鎳價應已進入筑底回升階段。
搶占動力電池市場高地
事實上,格林美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了廢電池、鈷鎳廢物到電池材料的產業鏈,儲備了單元系、多元系電池材料的相關技術,已經申請了十余件發明專利,可以適應市場的各種需求。格林美于2013年定增募資建設年產5000噸鎳鈷錳三元前驅體材料及2000噸大顆粒球形氫氧化鈷材料;于2015年定增項目實現凱力克公司的全資化,擁有年產7000噸四氧化三鈷及5000噸鎳鈷錳酸鋰三元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產能。
此外,公司還增資擴股取得余姚興友65%的股份,新增4000噸三元動力電池前驅體材料產能。并擬投資3.16億元建設年產10000噸鎳鈷錳(NCM)、年產10000噸動力電池用鎳鈷錳酸鋰以及年產5000噸鎳鈷鋁(NCA)項目;計劃新建5000噸氫氧化鋰及5000噸碳酸鋰鋰回收電池材料項目。
“電池材料已經成為公司核心業務,通過并購與新建雙管齊下,打造了由廢舊電池到各種電池原料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國內鋰離子電池正極原料中規則品種齊全、規模較大的核心制造企業。”格林美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與國內外知名電池制造商企業展開合作,正在不斷占領市場高地,“公司動力電池材料進入新能源汽車與車用動力電池主流產業鏈,構建全循環產業鏈,實現了全面進軍動力電池材料市場的大格局。”
2015年,格林美與全球最大鋰電池制造商三星集團及韓國ECOPRO展開在電池材料研發技術、產品供應、材料檢測評價、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循環再造動力電池材料打入國際供應鏈。2016年初,公司與遠東福斯特及天津捷威簽訂12億元合同大單,使得公司電池材料進入動力電池材料市場。2015年,格林美電池材料板塊營業收入15.29億元,同比增長24%,較上期毛利貢獻額增加9464萬元;電池材料營收占營業收入比重近30%。
而此次格林美擬投資4萬噸車用動力電池原料硫酸鎳生產線,也是基于自身在電池原料與材料領域形成的廢舊電池與鎳鈷廢料回收體系與循環再造技術優勢,以及并購凱力克后形成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原料制造的技術優勢、產能優勢與市場優勢。
格林美方面表示,該項目有利于公司快速拓展車用動力電池材料的產業鏈和產能規模,滿足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對于車用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巨量需求,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電池正極材料核心制造基地,大幅提升公司在動力電池材料產業鏈的核心地位,進一步增強公司主營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