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21次 | 2019年01月16日
6國政府和組織攪動動力電池產業發展
跨入新一年,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愿:在2019年乃至更長的一段時間內,要自強、要壯大、要發財。
其實身處新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特別是處于其產業鏈上重要一環的動力電池業各方也同樣如此,而更顯迫切的要數各級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了。當然,有這種想法的不僅僅是中國政府和產業界人士。
綜合編譯、整理了除中國以外的其他6國政府和組織機構近期動向,看他們在助力本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方面都許了哪些愿。
韓國:全盤把控動力電池產業
在燃料電池車方面,據韓媒報道,韓國政府計劃到2022年,預計將國內燃料電池大巴數量提升至16000輛,其中包括1000輛公交車。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目前,韓國蔚山市政府已與現代汽車及9家汽車制品企業簽訂關于燃料電池車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在動力電池方面,據韓媒報道,韓國政府正計劃在全固體電池、鋰電池、鋰硫電池3個領域,投資開發新一代電池技術。
此外,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近日發布了2019年度(1-12月)科學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綜合實施計劃。根據該計劃,將支持新一代氫能的技術開發工作。預計將投資10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200萬元)開發氫能革新技術,10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600萬元)開發燃料電池技術。
日本:傾向燃料電池車發展
據日媒報道,近日日本一位官方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擴大政府對百姓購買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汽車等汽車的補助金額。
雖然目前日本還沒有出臺管控燃油車的政策,但是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汽車、燃料電池車等環保型車已贏得政府支持,并正在日本市場逐步推廣。
該官方負責人表示,日本政府早在2014年就開始致力于發展氫能產業,特別是非常積極地普及燃料電池公交車方面。
以東京為例,為了加快燃料電池公交車的普及度,日本政府計劃到2020年,在現有14座加氫站的基礎上再增加3-4座。同時,因為加氫站在建設時可能存在高壓氣體沖放等安全問題,日本國土交通省和經濟產業省正在就這一問題展開相關制度設定等討論。
德國:立志扶持動力電池產業
近日,據德媒報道,德國呼吁建立“歐洲電池聯盟”,德法兩國政府共同發表了《法德電池制造宣言》。
“德國政府將投入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8.5億元),用于生產動力電池和建設下一代固態電池研發中心。”德國經濟部部長阿爾特邁爾表示,德國正與歐洲多國密談,希望在2019年年初確定“歐洲電池聯盟”項目,旨在減少德國汽車制造商對亞洲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供應商的依賴。
據了解,聯盟成員預計包括德國電池生產企業Varta、德國化工集團巴斯夫和美國汽車制造企業福特。
同時,德國汽車制造企業大眾、寶馬、電池初創企業Northvolt,以及比利時原料公司Umicore、法國電池制造企業Saft也正在商談中。
法國:與德國抱團扭轉局面
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呼吁歐洲企業共同發展動力電池產業,以扭轉歐洲在這一領域的被動局面。
勒梅爾認為,歐洲汽車制造企業不應該僅依賴亞洲生產的動力電池來發展自己的新能源車產業。歐洲企業必須要在動力電池領域取得技術獨立,并“建立我們自己的新能源車電池產業。”
鑒于德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快,法國相對落后,勒梅爾呼吁法德兩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競爭。
歐盟:財政補貼刺激動力電池產業發展
歐盟委員會能源副主席馬洛斯·塞夫科維奇認為,未來電動汽車業的發展,必須跟上電池技術的發展步伐。如果不掌握或創新動力電池技術,不開展對動力電池的研究,那么就無法開發新車型或高品質汽車。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塞夫科維奇表示,歐盟將加快審核通過對動力電池生產的補貼,并將該補貼納入歐盟預算及區域援助基金范圍。
根據歐盟“Horizon2020”科研規劃,其中將撥出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研究基金用于動力電池項目;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2.8億元)用于建設示范設施;希望推動行業發展的地區,可申請2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25億元)的地區資金;歐洲投資銀行提供的“歐洲戰略投資基金”將共同出資數十億歐元,建設類似特斯拉的電池“超級工廠”。
澳大利亞:以礦產資源為機遇謀發展
近日,澳大利亞政府在一份戰略報告中表示,將尋求投資發展電池產業的機會,以從本國豐富的礦產資源中獲得更多價值。
澳大利亞政府為此計劃通過吸引投資,建立包括化學技術和電池制造在內的電池供應鏈,并準備為投資企業提供資金及免稅激勵政策。
根據該份戰略報告,澳大利亞政府將為投資者每年提供最高2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97.8萬元)的稅收減免支持,并為保持至少一年的投資提供10年的資本利得稅減免支持。
電池中國網認為,在全球電動化發展趨勢面前,多國政府和組織都希望抓住機遇,壯大和發展本國及地區動力電池產業。從上述內容不難看出,考驗政府決策能力的時候到了,未來的動力電池產業火藥味將更濃。
上一篇:汽車蓄電池標準化解讀
下一篇: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中場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