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14次 | 2019年01月26日
進入關鍵期 儲能產業將成能源革命生力軍
作為未來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前瞻性技術,儲能產業在新能源并網、電動汽車、智能電網、微電網、分布式能源系統、家庭儲能系統等方面都將發揮巨大作用。在日前舉行的2017國際儲能峰會開幕式暨全體大會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原理事長石定寰指出,我國2030年碳排放要達到峰值,就必須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特別是在調峰調頻、電力供應穩定中,儲能的重要作用日益明顯。
中國智慧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王忠敏認為,二十一世紀將是儲能技術突破的世紀,并將引領下一代能源系統。目前,儲能技術已經取得長足發展,必將達到合理利用能源的新高度。
中國智慧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執行秘書長、北京航天特種大學博士生導師蔡茂林介紹,儲能是融合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的關鍵,是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必經之路,貫穿于電力系統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等各個環節。目前,世界各國已經形成了與各自制度條件相適應的多種改革路徑和商業模式,其中北美、歐洲、亞太成為儲能的主要市場。據國際金融公司IFC發布的《新興市場的儲能發展趨勢和機遇》顯示,未來五年,儲能在新興市場將以40%的增長率迅速發展,并從目前的2GW增長至80GW。
蔡茂林指出,儲能已經成為支撐我國能源革命、建設低碳綠色生態系統的新生力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能源互聯網的興起、“三北”地區調峰調頻需求的增加以及棄風棄光問題的凸顯,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分布式發電和微網等領域的應用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儲能已經進入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據介紹,我國儲能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2016年儲能市場發展速度驚人,特別是我國電改中,優先發電權交易、輸配電價改革、售電市場放開、電力交易中心建立等,巨大的電力市場給我國儲能帶來機遇,目前正處于從示范應用向商業化初期發展過渡的重要階段。據專家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儲能產業的市場成長空間將逾500億元,前景無限可期。
王忠敏認為,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利用的多樣化,除了傳統的化石能源,還發明了太陽能、風電、核能、生物質能等,不但建立了長距離、大功率的電網,還建立了微網、分布式供電,將供電、供水、供熱和燃氣連在一起,這些新用途都離不開儲能。從應用領域看,儲能涉及交通、通信、電力、特種、航海、特種和家庭日常生活,而建設和發展中的新領域,如風能、太陽能、新能源汽車、數字化終端、微網和多能互補、電能質量控制與提升、航天、深潛和國土安全等,都將成為儲能技術追求的目標。
目前,我國已經注意到儲能的重要性,已經開始加速對其進行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并將儲能列入我國“十三五”規劃百大工程項目。其中,儲能與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等上升為“十三五”規劃中的“國家戰略”,規劃中明確將儲能與造車、節能系統相結合,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蔡茂林表示,隨著儲能成本的快速下降、性能的大幅提升,儲能技術已經在可再生能源并網、輔助服務、調峰等領域中發揮作用,實現多重應用、收益疊加、投資回收期縮短,以致儲能的商業化應用成為可能。目前,我國儲能產業政策正逐步落地,儲能產業正朝著商業化方向快速邁進,儲能業務的設計與創新、盈利模式等方面都存在極大的機遇。
上一篇:電池儲能是可再生能源大發展關鍵
下一篇:重視儲能,發展健康智能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