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72次 | 2019年04月12日
市場需求痛點決定正極材料發展
2020年后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正式退出舞臺,為使補貼退坡有序,市場中企業有足夠空間轉型過渡,近兩年補貼額度及標準分階段降低。而在2019年,根據市場各層級的預測情況來看,退坡幅度極大可能在40%-50%,降成本、提性能不再是企業的嘴上之談,更成為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所在。
作為鋰離子電池需求發展的重要引擎,動力電池市場的需求變動決定了整個新能源鏈條的發展方向。不管是人們所關心的價格還是需求量,抑或是主力需求型號,在2018年都受到了補貼標準以及終端需求痛點的極大影響。
磷酸鐵鋰產能釋放情況一般,過渡期的存在使得一季度磷酸鐵鋰出貨量尚可,但是補貼標準的上調、補貼金額的減少使得上下游企業將目光放在了性能更好的三元材料身上,需求面大幅萎縮,同質化產能得不到釋放,市場競爭嚴峻程度超乎了多數企業的想象。少數行業前列的鋰電企業在這場求生存的變革中陷入泥潭,而順勢變革者則開始分享市場的龐大紅利。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初顯成效,但續航里程作為一個痛點時刻影響著終端消費用戶的購入意愿。隨著續航里程標準上調至150km,能量密度標準進一步提升。如何在有限的乘用車空間內做到性能標準的合規,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使用三元材料,雖然三元材料的穩定性、安全性略差于磷酸鐵鋰,但市場終端的需求呼聲仍舊推動了三元材料的進一步普及,在保障基本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乘用車的紙面數據標準飛速提升。
從NCM333到NCM523,從NCM523到NCM622,從普通動力到單晶,一步步的技術應用是市場需求的推動結果,再遠處還有NCM811翹首期盼投入市場。但不可否認的是,2018年的多次自燃事故,不管是品質原因還是天氣偶然因素,安全性這一關乎乘車、用車安全的關鍵因素成為用戶新的痛點。
卓創分析
續航里程、補貼標準推動了鋰電正極材料的高端化、高能化,熱門需求方向從磷酸鐵鋰轉向了三元材料,并且高鎳化、單晶化已進入高峰需求階段。下一步市場用戶對有安全性的關注,又將進一步考驗中游鋰電材料廠商的新一輪技術革新是否能滿足需求。時刻跟進市場需求,把握用戶關注痛點,并且有足夠資金技術儲備的企業,才能在進入了后半程的鋰電市場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