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02次 | 2019年05月23日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硅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在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AdvancedEnergyMaterial和NanoEnergy上發表。
有機-無機金屬鹵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因具有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而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發展迅速,成為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但由于鈣鈦礦晶體結構中有機陽離子與碘鉛八面體之間作用力較弱,致使該材料在外界條件刺激下容易分解,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相比之下,全無機鈣鈦礦材料(CsPbX3,X=I,Br)因其優異的熱穩定性成為鈣鈦礦電池領域的新興研究熱點,然而基于無機鈣鈦礦材料的光伏器件內部非輻射復合較為嚴重,因此其光電性能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為了提高無機鈣鈦礦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積極發展無機鈣鈦礦性能調控策略,該團隊劉生忠和王開等人采用不同策略抑制器件內部電子復合。一般情況下,器件內非輻射復合可分為界面復合和鈣鈦礦薄膜內非輻射復合兩部分。針對界面復合,該團隊采用鑭系金屬溴化物修飾電子傳輸層/鈣鈦礦界面,從而在界面處形成梯度式能帶結構,達到抑制界面電子復合的目的,同時界面修飾可通過強化功能層間相互作用來促進電子動力學過程。基于該策略,該團隊將基于CsPbIBr2的鈣鈦礦電池性能提高到10.88%,處于此領域較高水平;針對鈣鈦礦薄膜內非輻射復合,該團隊采用金屬鋇離子摻雜的策略來抑制這一過程,在研究中發現,雖然鋇離子半徑不滿足Goldscht幾何規律的要求,但其仍然可以改善鈣鈦礦材料光電性能,并提高器件穩定性。該研究表明鈣鈦礦材料對金屬雜離子具有較高的容忍度。以上工作為無機鈣鈦礦性能調控提供了依據,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無機鈣鈦礦電池的發展。
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究與發展計劃、中央高校基礎研究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博士啟動基金、111項目、長江學者創新團隊項目等的資助。
另外,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也在鈣鈦礦電池領域取得進展。
近年來,基于鉛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成為太陽電池研究的熱點方向,其最高光電轉換效率已達到23%。然而,由于這類材料結晶性強,利用常規的溶液涂布方法和采用常用的鈣鈦礦前驅體,很難控制鈣鈦礦薄膜的成核和結晶,導致薄膜的覆蓋度低和光伏器件性能重復性差,可能制約著其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前期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研究基礎上,針對目前鈣鈦礦溶液涂布存在的問題,利用固-氣反應方法,通過有機陽離子交換途徑制備高質量的鈣鈦礦薄膜,光伏器件性能得到顯著提高。
最近該研究團隊通過固-氣反應實現了一維HAPbI3(HA=N2H4+)到三維非鉛類錫鈣鈦礦MASnI3(MA=CH3NH3+)的轉變。由于這種一維鈣鈦礦前驅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固-氣反應后的三維鈣鈦礦薄膜在二氧化鈦基底上具有很好的覆蓋度。更重要的是,在陽離子置換過程中,由內部置換產生的肼氣體可以有效地原位還原薄膜內部可能存在的四價錫,顯著降低薄膜中載流子濃度,從而改善光生載流子輸運。利用這種錫鈣鈦礦薄膜作為光吸收層,采用典型的二氧化鈦介孔結構的鈣鈦礦電池在一個標準太陽光下的光電轉化效率達到7.13%。
上一篇:簡要介紹鋰電池的生產檢測設備
下一篇:中國光伏設備廠正追趕高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