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17次 | 2019年05月28日
“加水就能走”的水氫燃料車備受質疑,政府投資不能“任性”
宣稱“車載水可以實時制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的河南南陽水氫燃料公交車卻被曝要靠充電。事件持續引發熱議,深陷輿論風波的南陽方面和涉事企業青年汽車集團創始人龐青年均出面回應。南陽高新區管委會表示,車輛以加氫為主,充電為輔,定型量產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
水氫燃料車事件在網上炸了窩,網友紛紛表示“加水就能走”的車聽起來和街邊“水變油”的騙局沒什么區別。即便水氫燃料車被曝要靠充電,工作人員也漏了口風說加的不只是水,創始人龐青年依然堅稱車載水解制氫技術已成熟,是和湖北工業大學合作的第四代技術。而對于外界質疑的技術細節,龐青年只有一個態度:別問。問就是商業秘密。龐青年說研究出了可循環利用的納米級材料解決催化劑這個最大的障礙,但被問到是什么材料時依然沉默以對。
最終揭了水氫燃料車老底的,還是被龐青年稱為技術合作方的湖北工業大學教授、湖北經濟學院現院長董仕節團隊。董仕節表示,其團隊技術與所謂的“水氫發動機”并不是一回事,青年汽車只是使用了團隊授權的制氫材料和相關技術,而發動機、電池等其他動力技術來自于其他途徑。
雖然不能簡單斷言這是一場技術騙局,但根據現有的信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水解制氫”汽車的技術顯然還不成熟。而在這么一個不成熟的技術背后,又有一個有多次失信記錄的創始人。龐青年本人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多達20次,自己承認的債務都有39億元元。更重要的是,根據媒體報道,龐的這些失信行為中,很多是疑似對政府機構的欺詐。例如,以尚未簽約的收購行為作為條件,許下造車項目投資承諾,換取地方政府以億噸計的煤炭指標并加以倒賣,被起訴判決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等。
面對一項如此不成熟的技術,一個信用可疑的投資人,天量的政府投資規劃是如何做出的?南陽市政府花8640萬元購買了72輛氫燃料公交車,而且,還準備花40億建一個氫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這樣技術不成熟的氫燃料公交車,又要充電又要建加氫站,需要的配套設施建起來都要花幾十億,成本還比油貴3—5倍,圖什么呢?
無論是沒有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實用性評估,還是明知技術不成熟而只為首個擁有新能源公共汽車城市的名頭,這樣“任性”的投資決定都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正是為了約束類似“任性”的政府投資,抑制地方政府盲目投資的沖動,這個月國務院才剛公布了《政府投資條例》,致力于推動政府投資法治化、決策規范化,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政府投資有了約束,才能夠更科學、更有效、更高效。
《政府投資條例》7月1日起就施行了,而除了南陽,還有好幾個地方在和龐青年的水氫燃料車項目接觸。希望地方政府能以此為鑒,注重政府投資的程序與效率,做好可行性研究、實用性評估,切勿再浪費公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