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88次 | 2019年06月18日
鋰電池產業鏈的發展情況分析
鋰電池在我國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從上游鋰礦到下游電池成品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是在車用鋰電池方面,還存在成本過高及續航里程不足等發展瓶頸。目前,國內企業正在努力沖破瓶頸,使新能源汽車走上一個新的發展臺階。
我國鋰礦資源十分豐富,這也給鋰電池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后續支撐。在國家不斷加大力度推進新能源發展的形勢下,江特電機、贛鋒鋰業以及眾和股份等上市公司均紛紛收購鋰礦,進軍鋰資源領域。而佛塑股份以及杉杉股份等中游電池材料企業近年來也開始推進了鋰電池材料的投資擴產。在鋰電池下游電池成品生產領域,更是集結了數千家電池廠家參與其中。而能夠從事車用鋰電池生產的國內企業也超過了20家。
目前,鋰電池已經在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數碼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為電動車的核心部件,近年來車用鋰電池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其中,比亞迪研發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已經成功應用到了多款電動車上,并實現了長久的平穩運行。但是總體來說,車用鋰電池還存在價格過高,并且續航能力不足的瓶頸,從而也導致了電動車遲遲得不到推廣和普及。
據了解,動力鋰電池成本已經占據了電動車整車成本的三分之一。由于鋰電池價格高昂,同類型的電動車成本要比燃油車貴一半,這也使得人們對電動車望而卻步。而續航能力不足也是電動車發展的重要障礙。目前,電動車續航里程普遍在150公里左右,顯然滿足不了人們在高速公路長途行駛的需求。
為了沖破電動車發展瓶頸,目前一些車企正在通過電池的規模化生產來進一步降低電池的成本。有預測指出,到2020年,電動車鋰電池成本將有望降至300美元千瓦時。在電池續航方面,則需寄望于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研發。業內人士指出,國內企業只有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努力提高國產鋰電池產品的品質及安全性能,才能使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