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044次 | 2019年06月11日
錳酸鋰合成方法的研究進展
鋰離子電池是當今便攜式電子設備中最主要的動力能源之一[1],近幾年,因為鋰離子電池在迷你便攜式電子設備、特種宇宙和特種技術、動力工具等方面提供不間斷的動力能源上的應用,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目前,已經商業化的鋰離子正極材料是LiCoO2,但是它有很多缺點,比如有毒,易爆炸,稀少的原材料和高花費等?,F在可以選擇代替它的電極材料有LiMn2O4、Li(Ni,Mn,Co)O2[2]、LiFePO4和Li2FeSiO4等。
1工業上常用的合成錳酸鋰材料方法
錳酸鋰正極材料從研究初期開始采用的是傳統的高溫固相法,該方法工藝簡單,易于實現工業化,為國際上生產錳酸鋰的廠家普遍采用。但也有很明顯缺點,如熱處理溫度較高,熱處理時間較長,其產物在組成、結構和粒度分布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材料電化學性能不易控制等。為克服高溫固相反應法的缺點,近年來人們研究了多種新的軟化學合成法,包括Pechini[3]、溶膠凝膠法[4]、共沉淀法、熔融浸漬法和水熱合成法等,使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1
高溫固相反應法
高溫固相反應法[5]是指固相反應物通過高溫煅燒的方式來合成目標產物的方法。最初由Siapkas等[6]以Li2CO3和MnO2為原料高溫煅燒制備缺鋰和富鋰LiMn2O4。結果表明:在730℃下合成的微米級Li0.5Mn2O4粉末具有較高的起始容量。雖然該工藝比較簡單,生產條件也比較容易控制,但由于反應物混合的均勻性比較差,所以造成產物性能高低不同。
高溫固相合成法[7]操作簡單、原料易得,但物相混合不均勻,晶粒無規則形狀,粒度分布廣,且煅燒時間較長、溫度高。盡管此法的生產周期長,但工藝十分簡單,制備條件比較容易控制。
1.2
Pechini法
Pechini法的原理是利用某些酸能與陽離子反應形成螯合物,而螯合物可與多羥基醇聚合形成固體的聚合物樹脂。Liu等在90℃下將一定量的檸檬酸和己二酸溶于水,加入適量LiNO3和Mn(NO3)2,在140℃加熱,真空干燥,生成前驅體,煅燒后,得到LiMn2O4粉末。沈俊等采用乙二醇作為螯合劑合成了黑色粉末LiMn2O4。實驗結果表明,Pechini法易于制備納米晶粒度的尖晶石錳酸鋰和摻鈷尖晶石錳酸鋰。適宜煅燒溫度為800℃,在空氣中延長煅燒時間可提高錳的價態,得到富氧尖晶石。
1.3
溶膠-凝膠法
溶膠-凝膠法是將金屬醇鹽或無機鹽水解形成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氫氧化物的均勻溶膠,然后通過蒸發濃縮使溶質聚合成透明的凝膠,將凝膠干燥、焙燒去除有機成分得到所需要的無機粉體材料。Park等通過溶膠-凝膠法在LiMn2O4粉末上包覆LiCoO2,最終發現LiMn2O4粉末包覆了摩爾分數為2.2%的LiCoO2,其首次放電比容量達到了122mAh/g,1C倍率充放電經過100圈的充放電循環比容量在120mAh/g,在20C大倍率充放電的情況下,包覆的錳酸鋰的首次放電比容量也在120mAh/g,經過100圈比容量保持在80%以上,這充分說明了包覆的LiCoO2起到了提高錳酸鋰電化學性能的作用,特別是材料的循環性能。
1.4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將鋰鹽與含錳溶液混合,調節pH值生成沉淀,經過濾、洗滌和烘干得到前驅體,再在一定溫度下焙燒而得到錳酸鋰粉末[8]的方法。Qiu等利用LiCl、MnC12與KOH在乙醇溶液中反應,共析出LiOH和Mn(OH)2沉淀,洗滌,干燥,焙燒。最后測試發現錳酸鋰粉末粒度分布較均勻,電化學性能良好。
1.5
熔融鹽浸漬法
熔融鹽浸漬法是在反應前加熱混合物,使鋰鹽(Li2CO3或LiOH)熔化并浸入到錳鹽的空隙中,然后再進行加熱反應。熔融浸漬法是固體與熔融鹽的反應,其速率比固體反應快。
Xia等采用熔融浸漬法合成LiMn2O4,為了讓鋰鹽充分滲入到MnO2微孔中,將鋰鹽和錳鹽混合均勻使其加熱到鋰鹽熔點,并且需要在600~750℃加熱一段時間。通過系列實驗得最優的合成條件,通過電化學測試發現,制得的產物初始容量可達120~130mAh/g,而且循環性能也比較理想。熔鹽浸漬法能夠縮短制備時間和工序,將反應混合物在鋰鹽熔點處加熱幾小時,從而降低最終熱處理材料的溫度,大大縮短了反應的時間,最終得到的錳酸鋰的性能比較優良和均一。因此這種方法是目前制備高性能LiMn2O4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此方法需要的熔鹽種類比較少,而且熔鹽溫度不易控制,因而不利于工業化生產。
1.6
水熱合成法
水熱合成法是通過較低的溫度(通常是100~350℃)高壓下在水溶液或水蒸氣等流體中進行化學反應制備粉體材料的一種方法。Kanaskau等采用水熱合成法,將MnOOH粉末溶解于不同濃度LiOH水溶液中,在130~170℃下恒溫反應48h,過濾即得到LiMn2O4產物。研究發現錳酸鋰的合成主要受溫度和LiOH濃度的影響。
水熱法合成錳酸鋰一般包括制備、水熱反應和過濾洗滌等3個步驟。與固相法及溶膠-凝膠法相比,其流程比較簡單,這在工業應用中有很大優勢,是一種較有發展潛力的方法。
2合成錳酸鋰材料的一些新方法
隨著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發展,研究尖晶石錳酸鋰材料的途徑也越來越廣泛,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受相結晶度、純度、顆粒尺寸和粒度分布等方面的很大程度的影響,而這些特性與材料的合成方法關系密切。為滿足現在社會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人們進一步研究開發了一些合成錳酸鋰材料的新方法。
2.1
纖維素-檸檬酸法
纖維素檸檬酸法[9]是通過分步合成纖維素第二步再進一步合成錳酸鋰的過程。其中Shen等采用纖維素-檸檬酸法合成錳酸鋰,即第一步合成纖維素;第二步用制成的纖維素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鋰和醋酸錳加熱得到固體前驅體,然后800℃下煅燒得到LiMn2O4。其首次放電比容量為134mAh/g,經過40圈的充放電循環后,容量僅僅下降了6.7%。
這種方法合成出的錳酸鋰粉末具有很好的電化學性能,最重要的是此方法結合了以前Pechini和檸檬酸吸附法兩種不同方法的優點,不但降低了消耗,合成步驟簡單,而且得到了性能均一良好的錳酸鋰粉末。
2.2
硅膠模板法
硅膠模板法[10]是采用商業硅膠作為硬模板合成的納米級錳酸鋰粉末的過程。Cabana等將LiNO3和Mn(NO3)2·6H2O按照Mn/Li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溶解在乙醇中,然后將硅凝膠加入到混合溶液得到將其在空氣氛圍600℃下煅燒4h,將煅燒后的產物在2mol/L的NaOH溶液中溶解,即得到產品。硅膠模板法采用比較便宜的硅膠作為硬模板合成錳酸鋰粉末,使合成出的錳酸鋰粉末的粒度基本均勻分布,這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錳酸鋰粉末的電化學性能,因此該方法在合成大倍率充放電的動力材料上很有前景。
2.3
α-MnO2前驅體法
α-MnO2前驅體法是通過合成一個具有一維隧道結構,而且易于吸收其他離子的晶體結構的α-MnO2作為前驅體然后在利用此種結構能使鋰離子在進入它的晶體結構,因此在合成錳酸鋰粉末的過程是比較容易進行的。Fan等用α-MnO2為錳源通過低溫固相法合成高結晶度的LiMn2O4粉末:用(NH4)2S2O8,MnSO4·H2O和(NH4)2SO4通過水熱法合成α-MnO2。此方法克服了采用傳統商業化二氧化錳制備的錳酸鋰粒度不均勻、結晶度不好和電化學性能參差不齊等缺點。雖然此方法采用α-MnO2納米線單獨合成,但是合成這個α-MnO2納米線步驟比較簡單,原料資源比較豐富而且價格低廉,因此,此方法很有可能被擴大化實現工業化生產。
3錳酸鋰材料的循環性能
在LiMn2O4可以作為商業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之前,它還需要進一步的改善該材料在高溫條件下存在的儲存、循環性較差以及嚴重的容量衰減的問題。盡管循環多圈時容量損失背后的基本原理并不完全清楚,幾個誘發因素可能包括Jahn-Teller變形、錳溶解作用、晶格失穩、電解質的分解和顆粒分裂。為了提高高溫性能,可以通過改進合成尖晶石錳酸鋰的方法或者在LiMn2O4中摻雜一些其它過渡元素(或者離子),使LiMn2O4中的錳或氧原子被取代,而使此材料電化學性能發生改變,從而能夠很好的提高錳酸鋰材料的循環性能。
4結論與展望
纖維素-檸檬酸法、硅膠模板法、α-MnO2前驅體法中,α-MnO2前驅體法降低了煅燒的溫度和時間,得到的產品粒度分布比較均勻,材料具有較高的首次放電比容量和循環性能?;鹧鎳婌F熱解法采用價格低廉的鋰鹽和錳鹽的混合溶液,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設備的參數也比較容易控制,因此這兩種方法更有希望走向工業化生產。尖晶石錳酸鋰的原料豐富,價格低廉,安全、對環境友好以及易回收利用等優點,使尖晶石錳酸鋰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熱點之一。
近幾年來,出現的新的合成錳酸鋰的方法都考慮到了能量的消耗,而且合成出的材料性能都比較優異。因此,以后還需要繼續研究錳酸鋰的容量衰減問題,爭取早日找出工業化合成高電化學性能錳酸鋰的最佳方法,以結束中國對進口鈷資源的依賴。
上一篇:工業鋰電池的電芯種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