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33次 | 2019年06月25日
吉利“聯(lián)姻”LG化學 動力電池行業(yè)洗牌在即
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成本占比接近50%的零部件,是當前所有新能源車企在生產制造中最為關注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當下優(yōu)質動力電池產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車企很容易被部分電池企業(yè)“綁架”。為掌控核心環(huán)節(jié),從建設動力電池的角度切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吉利正不斷加快追趕新能源頭部企業(yè)的步伐。
6月12日,吉利汽車宣布,其控股99%的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將與LG化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電動汽車電池。合資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88億美元(約合13億元人民幣),并將由上海華普國潤及LG化學各出資50%。據(jù)悉,合資公司的年期初步為期20年,而合資公司可經雙方一致同意以股東決議案形式進一步延期。
《道哥說車》了解到,吉利在車載電池領域布局較早,2016年就投資20.5億元啟動了金華動力電池項目。而在“觸電”LG化學以前,吉利汽車的電池供應也主要以寧德時代為主,同時還通過控股洪橋集團控制其旗下的衡遠新能源。但是單一的電池供應渠道不僅容易受制于人,對規(guī)劃中的汽車產能造成負面影響,也極有可能囿于成本劣勢,在博弈中遭遇合作方坐地起價。而這也促成了吉利汽車在與寧德時代組建合資公司半年后,與LG化學在“戰(zhàn)略儲備”上的進一步擴張!
吉利汽車與LG化學“聯(lián)姻”并非意外
終于,吉利汽車和LG化學還是走到了一起。之所以說終于在一起了,實際上是因為雙方在2017年就開啟了合作步伐,吉利汽車也是LG化學動力電池業(yè)務進入中國時最早的合作伙伴之一。《道哥說車》將從之前掌握的一些信息和大量公開報道基本還原吉利汽車與LG化學“聯(lián)姻”的始末。
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fā)。彼時,韓國的LG化學、三星SDI以及日本的松下,都對中國市場枕戈待旦,而國內一些整車企業(yè)也開始籌劃購買它們的電池產品。但是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國政策要求獲得補貼的新能源汽車必須采用《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yè)規(guī)范條件》企業(yè)目錄的電池企業(yè)作為供應商,由于LG、三星等韓系電池未能上目錄,導致配載這些外資品牌電池的新能源車無法獲得中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而國內整車企業(yè)也迅即調整方向,開始采購國產品牌電池,直接促成了當前國內寧德時代一家獨大的局面。
此后,受影響更大的是在中國建廠的韓國電池企業(yè),LG化學南京工廠、三星SDI西安工廠等都先后減產甚至關停。而吉利隨后開啟了與LG化學的談判,2017年4月上海車展時雙方完成簽約,吉利全資收購了LG南京工廠所有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雙方還確立了后續(xù)合作,LG將幫助吉利集團旗下高端品牌(含沃爾沃)繼續(xù)升級電池技術。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個月前的5月15日,LG化學還與沃爾沃汽車集團簽訂了長期協(xié)議,在未來十年內為下一代沃爾沃汽車和極星(Polestar)車型供應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的鋰離子電池。
于LG化學來說,同吉利汽車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意義重大。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門外徘徊了三四年,想必真的很不是滋味。2020年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將全部退出。綁定一家本土化大客戶,對LG化學開拓中國市場,贏得更多本土化車企合作,將會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與中國自主品牌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還有可能規(guī)避一些政策風險。這也許是受過一次教訓之后反思的結果。
走出單一電池供應商“圍城”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已經意識到“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重要性。早在2018年,大眾集團的CEO迪斯就在年會上明確表態(tài),長遠來看決不能讓公司在電池上依賴于少數(shù)的制造商。據(jù)悉,大眾集團此前在電池合作領域一度處于被動,并因此下調了奧迪純電動車e-tron(參數(shù)|圖片)的既定產能,主要原因就是合作方LG電池的供應量有限,不能滿足原計劃的生產需求。
話說回到國內,2018年5月,中汽協(xié)與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yè)創(chuàng)新聯(lián)盟聯(lián)合公示了《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yè)白名單(第一批)》,其中除了比亞迪、力神等本土企業(yè)以外,韓系動力電池企業(yè)首次進入榜單,雖然該白名單與補貼并無直接關系,但仍被業(yè)界人士認為是韓系企業(yè)“解禁”的前奏。作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韓系電池企業(yè)很重視中國龐大的市場空間,紛紛加快入華的步伐。尤其是中國一旦在2020年之后完全取消補貼,韓系與中國本土動力電池公司將站到同一起跑線上,會迎來新的契機。
而說到動力電池行業(yè),我們也不得不提國內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yè)“寧德時代”。今年5月份,寧德時代官宣了與沃爾沃簽訂采購協(xié)議的新聞,他們將在全球范圍內為沃爾沃即將推出的汽車開發(fā)平臺SPA2平臺以及CMA平臺上的全部車型供應電池模組,但在此份聲明的后面,又補充了“海外工廠將滿足該訂單部分產能需求”的信息,頗讓人玩味。因此對于同為自主龍頭企業(yè)的吉利汽車來說,要想不被一家電池企業(yè)掣肘,仍需要進一步行動。
因此對于吉利汽車而言,開啟與LG化學的進一步合作,對于其新車型的開發(fā)是有益無害的。寧德時代是全球最大的方形電池生產巨頭,而LG化學是全球出貨量最多的軟包電池生產巨頭。隨著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崛起,軟包電池有著輕量化、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等特點,也逐漸引起車企的重視。吉利汽車計劃到2021年推出30多款新能源和節(jié)能車型,乘用車將是其開發(fā)的重點。與LG化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將對其開發(fā)新能源乘用車提供更多可選項。
此外,《道哥說車》還整理了近一年來LG化學與中國相關的投資進展,僅供業(yè)內人士參考。
動力電池環(huán)節(jié),今年1月,LG化學計劃總投資1.2萬億韓元(70億元人民幣),于2020年前在中國擴建兩家電池廠,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需求。根據(jù)計劃,LG化學將在南京的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廠和一家小型電池廠各投資6000億韓元(35億元人民幣)。
正極材料環(huán)節(jié),LG化學與華友鈷業(yè)合資成立的兩大材料子公司雙雙獲得進展。今年1月,LG化學與華友鈷業(yè)的合資子公司華金新能源材料(衢州)有限公司項目開工,一期項目計劃建設年產4萬噸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新材料。2月,雙方合資的10萬噸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在無錫開工,一期規(guī)劃產能為4萬噸/年正極材料。
隔膜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恩捷股份信息披露,LG化學與恩捷股份就采購鋰電池隔離膜產品事宜簽署《購銷合同》,合同生效日為2019年4月4日,合同總金額不超過6.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69億元),合同期限為5年。
值得注意的是,LG化學從上海恩捷采購的產品為濕法隔膜,其應用的干法隔膜產品同樣來自中國企業(yè)星源材質。據(jù)了解,星源材質是LG化學最大的干法隔膜供應商,2018年向LG化學銷售的隔膜收入達2.54億元。
鋰資源環(huán)節(jié),LG化學與贛鋒鋰業(yè)先后兩次簽署《供貨合同》及補充合同,從最終方案來看,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LG化學將向贛鋒鋰業(yè)采購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產品總量共計9.26萬噸。
設備環(huán)節(jié),去年9月,LG化學與國內鋰電設備制造商贏合科技簽訂《采購協(xié)議》。根據(jù)協(xié)議,LG化學將從贏合科技采購19臺卷繞機(含J/R下料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