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61次 | 2019年07月12日
中電力神新能源微電網系統點亮南極泰山站
3月12日,中電力神子集團18所2019年工作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即將閉幕之際,會場突然掌聲雷動,歡呼聲迭起。
“南極勇士回來啦!”
“歡迎回家!”
“冬翔、光恒你們好樣的!”
……
原來,中電力神子集團南極泰山站新能源系統建設項目組的兩位工程師正好當天凱旋,剛下飛機到公司。項目組的呂冬翔博士和鄭光恒工程師,作為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成員在2018年11月出征,歷盡千辛萬苦在2019年2月1日勝利完成泰山站新能源系統的安裝、調試并網運行全部任務。他們自2月3日從泰山站啟程返回,一路搭乘雪地車、雪橇、直升機、雪龍船,馬不停蹄、舟車勞頓,終于在3月11日晚上到達上海母港,接受必要的檢驗檢疫后下船飛回天津。沒想到航班提前半個多小時到達,大會臨時決定請他們參加,于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在巧合的盛大歡迎會上,中電力神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18所黨委書記周春林,副總經理兼18所所長朱立宏,代表全體干部職工向載譽凱旋的勇士獻花,親切握手及問候,并致熱情洋溢的歡迎辭。一直以來,中電力神黨委非常關心項目組隊員及其家屬。多次聽取項目匯報、協調進展及隊員的生活保障安排。在去年11月啟程時,舉行南極項目組出征壯行會,為呂冬翔和鄭光恒兩位有著10多年黨齡的“85后”黨員同志加油鼓勁,授予司旗以及全球衛星電話。在兩位隊員抵達南極后,多次與之電話交流工作、關心鼓勵。今年元旦及春節,委托黨群部門和業務部門負責人走訪慰問南極科考隊員的家屬,帶去黨委的關懷慰問。
兩位勇士受邀在主席臺就坐,簡約地談了談在南極的心得體會。這次4個多月的歷程,深深體會到“偉大事業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感謝國家和單位提供這么難得的鍛煉成長機會,感謝各級組織和全體同仁的協助和關心。據了解,他們經受兩次穿越西風帶的痛苦,積極克服長時間在科考船上生活的不適,面臨南極冰裂隙、暴風雪、軟雪帶、強紫外線、極度寒冷、高原反應等嚴酷考驗也努力應對,把對祖國和親人的深深思念埋在心底,經常加班加點作業。兩人齊心協力在深雪之下整理現場環境、組裝設施設備,終于建成了我國首套應用于南極地區的完整風-光-燃-儲互補智能微電網發電系統。
據悉,南極泰山站電能源項目由中電力神子集團抓總,依托18所高效能源系統設計經驗,發揮藍天太陽公司高原離網系統搭建能力,采用力神電池公司優質的儲能電池產品,優勢互補,通力協作,短時間內完成了項目所需全套綠色能源系統研制部署工作,是中電力神踐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綜合實力的一次展示,是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鮮活案例。該套新能源微電網系統針對南極泰山站高寒、大風、高海拔、低氣壓等特殊環境,采用了定制化風機、光伏和儲能電池,并通過控制終端對整套新能源供電系統進行智能控制。在夏季泰山站有人值守期間,新能源微網發電系統可以與泰山站的柴油發電機并網共同使用;在冬季泰山站無人值守期間,新能源微電網發電系統還可以通過控制終端實現離網無人值守自主運行,為無人值守期間泰山站的科研儀器和站區配套設備進行供電。
當前,泰山站新能源微電網系統已建設完成。經運行測試,最大標稱功率10kW的光伏發電分系統在泰山站極晝期間實際最大發電功率達到10.5kW,而國內同等功率的光伏發電系統在夏季太陽光照最好時最大發電功率一般也不會超過7kW;最大標稱功率5kW的風力發電分系統在泰山站大風時實際最大發電功率5.2kW,也充分達到了設計目標。數據顯示,泰山站新能源微網發電系統在南極工作穩定、運行良好,整體發電效果突出。在我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離開泰山站之后,新能源系統仍然持續為泰山站內某科研設備供電,并通過微電網系統內部的銥星通訊網絡可以將系統的運行狀態時時發送到國內,保證了系統運行正常。
眾所周知,能源是制約我國在南極進行科學探索的關鍵因素之一。此前,我國在南極的科學考察站全部以燃油作為能量來源。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提出在南極建設新能源考察站,并已有少數發達國家已成功在南極建設了新能源發電站,部分實現了利用新能源替代傳統燃料能源的目的。今后,實現能源就地取材、循環利用是南極能源發展和使用的必經之路。
在基層科研生產一線工作者的奮勇拼搏下,我們中國電科的旗幟已經勝利插上了地球最南端。這不僅代表著“人類科技活動探索到哪里,我們中國電科的新能源就支撐到哪里”,更代表著我們以實打實的業績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開發南極助力,為保護南極提供我們的系統性能源解決方案,中國電科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上一篇:這家日企準備“搶跑”量產固態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