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73次 | 2019年08月13日
首批電動車進入缺陷期?
中國儲能網訊:“早期的生產工藝不是很成熟,所以導致部分產品電池包電氣部件生產一致性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后期的產品不會再出現類似的問題?!苯磧炔咳耸烤筒糠謎EV5召回事件,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日前,江淮汽車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8年12月8日起,召回2015年1月27日至2015年12月28日生產的部分江淮iEV5純電動汽車,共計4248輛。召回公告顯示,其原因為電池包電氣部件由于生產波動,在車輛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局部過熱,導致電池熱失控,存在安全隱患。
隨著電動車銷量的提升,質量問題也開始增多。今年我國電動汽車起火事件超過30起以上,“電池安全”在起火原因中首當其沖,不過因電池問題造成的電動汽車召回事件卻還未有過,而此次江淮iEV5的召回,是我國首個因電池相關問題引起的電動車召回案例。
不過,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表示,2012年至2016年上半年期間生產的電動車,由于電池技術和制造工藝等層面的不足,正迎來事故爆發的高峰期。而2017年以后的電動車產品盡管各方面均有所提升,但在行業過于追求高能量密度的生產導向下,安全風險依然存在。隨著“后補貼時代”的到來,我國電池產業和電動車產業將迎來洗牌,更加多元、理性的技術路線和發展模式將逐步形成。
首個電池“熱失控”召回事件
江淮汽車在召回公告中明確指出,電池包電器部件存在“熱失控”的安全隱患,因此召回車輛。據了解,“熱失控”是指電池內部出現放熱連鎖反應,引起電池溫升速率急劇變化的過熱現象,很有可能導致電動車的自燃或爆炸。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下,電池安全事故也頻頻出現。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我國發生的電動車起火事故超過30起,涉及乘用車、客車、物流車等不同車型。具體來看,電動車自燃的場景主要包括充電時、行駛或放置過程中、碰撞翻車和涉水浸泡后引起,而多起事故的矛頭都指向了電池“熱失控”問題。
盡管并非所有起火事件的原因都明確為電池問題。不過有業內專家認為,相比傳統燃油車,純電動汽車除動力系統不同外,車身、內外飾等基本一致,因此電池系統是引起純電動汽車燃燒的主要原因。據專業鋰電池制造商分析,動力鋰電池包“熱失控”的原因主要包括機械濫用、電氣濫用和熱濫用,彼此存在內部聯系。機械濫用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鋰電池包受到影響而發生變形或者內部相對位移,導致內部短路發生;電氣濫用一般包括外短路,過充,過放幾種形式,伴隨焦耳熱以及化學反應熱的產生,造成電池的熱濫用;而熱濫用造成溫度的升高,引發電池“熱失控”鏈式反應,最終導致“熱失控”發生。
經濟觀察報記者聯系到的一位江淮內部人士表示,此次召回主要是由于早期的生產工藝不是很成熟,所以導致部分產品電池包電氣部件生產一致性存在一些問題,并稱新一代的產品不會再出現類似的問題。不過他同時提到,電池企業自身的技術問題在早期產品中也存在不足。據了解,江淮iEV5來自江淮純電動正向研發平臺,車身結構為電池專門設計了動力艙,能夠保證安裝電池的空間不變形,即使整車被撕裂,動力艙也不會變形擠撞到電池,因此“熱失控”隱患不太可能是機械濫用所致。
而電池的電氣部件層面,據了解,江淮iEV5采用三元材料鋰離子電池組,電池組最大輸出功率達到90KW,綜合工況續航里程為200公里。其中,單節電池由天津力神電池提供,除了為江淮提供電芯外,力神還為力帆、上汽、長安、吉利、東風等自主品牌提供電芯;電池管理系統由華霆動力負責,該公司還先后為吉利、東南、長城、北汽、上汽、云度等品牌的電動車型供貨;而江淮iEV5的電池組件外包生產商則是合肥日上電器,其企業官網信息顯示,其主要是為惠而浦、美的、小天鵝、海爾等主流家電企業做配套。
江淮iEV5在此次召回之前發生過自燃事件,有事故車主稱應該是電池問題。此次召回事件也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費者的相關投訴后,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而并非是江淮自主發起。在電池問題造成電動車起火現象頻繁發生之后,首批由電池包“熱失控”問題引起的電動車召回終于展開?!罢倩厥且粋€好事,國家質量總局的介入會引起高度重視?!庇谇褰瘫硎尽?
2017年為質量分界線?
據國家市場監督總局質量發展局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國內新能源汽車召回涉及5個企業、24個車型,共3.56萬輛缺陷車輛,缺陷原因多為電控和機械故障。而截至今年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約為234萬輛,以此計算,國內新能源汽車召回率達到1.5%,也就是說每賣出100輛,就有1.5輛被召回。
今年7月,力帆汽車因部分新能源汽車產品變速器存在安全隱患,召回部分力帆330EV1、330EV2、650EV1純電動汽車,共計6431輛;2017年4月,奇瑞汽車因塑料真空儲氣罐供應商制造工藝問題,導致車輛制動助力不足,召回部分奇瑞新能源eQ車型汽車,共計4896輛。8月29日,眾泰汽車因部分車輛由于人員裝配原因,可能存在半軸未完全裝配到位或半軸卡簧變形情況,召回生產的部分眾泰云100汽車,共計17632輛。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到,召回的這些車型均產自2016年之前。
“個人覺得2016年以前的電動車已經到了事故爆發的高峰期,大部分問題發生在低端車型。”于清教表示,缺陷主要存在于三個方面:非正向設計的整車制造、電池管理系統存在不足以及電池自身的問題。而自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以來,雖然我國電動車產品的品質,在造車工藝、電池能量密度和電池技術上都有所提升,不過仍然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對于2016年下半年以后生產的低質產品,依然不能免除被召回的命運。
目前,補貼政策成為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同時對高電池能量密度的鼓勵,也促使了電池企業和車企以此為導向開發產品。然而這種發展模式下,電池安全的防范和控制也在風險。北京大學教授、鋰電“達沃斯”學術委員會主席其魯認為,過于追求高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快充等,只會使電動車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可怕”。而諸如高鎳三元電池、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等目前行業里越來越熱的新技術,比錳酸鋰、磷酸亞鐵鋰的材料更容易釋放大量熱量,安全方面的挑戰更大。
“2017年以后電池質量明顯提升,近一兩年的電動車產品比前兩年生產的明顯提高,但是如果過度追求高能量密度,未來仍然會存在很大的風險?!庇谇褰瘫硎?,電動車續航里程的提高并不僅僅在于電池,“材料的性能是有天花板的,不是無限提升。續航里程問題的解決除了電池之外,還可以通過充電、換電等多重充電設施路線來解決?!?
而作為電動車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電池,產業存在結構性風險。截至2017年底,全國動力電池有效產能110GWh,到2018年底有效產能將超過160GWh,但產能利用率不足40%。電池行業高端不足,低端過剩明顯。隨著補貼完全退出的時間越來越近,以及日韓電池企業的卷土重來,我國電池產業也將面臨新的沖擊。外界認為,競爭將促使本土電池企業和電動車制造商提升品質。
上一篇:鋰電池不安定因素解析及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