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08次 | 2019年08月20日
補貼退坡,萬向一二三如何“上坡”?
2013-2018年,全球乘用車電動汽車保有量510萬輛,其中45%來自中國。中國政府強有力政策、補貼的雙重支持,加速了中國崛起成為世界電動汽車的最大市場,并且在未來的幾年中將持續這種主導地位。
2019年,最新的補貼政策表明,新能源汽車逐步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到2020年,整體補貼降幅將超過50%甚至被完全取消。從政策上看,政府不再單一地支持高能量密度,而是鼓勵企業提高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安全性能。
與此同時,包括萬向一二三在內的本土企業將直接在新能源市場上與日韓企業競爭。
近日,A123總經理PeterW.Cirino在采訪中,探討了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尋求新能源行業未來的發展之路。
早在2012年,中國汽車零固件行業巨頭——萬向集團收購了A123,并將磷酸鐵鋰(LFP)和三元(NMC)兩種技術路線相結合,擴大了公司的業務范圍。至此,A123得到了萬向集團提供的強勁的資金支持,并與供應商和整車廠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系。
Peter分享到:“隨著市場上的補貼正在減少,汽車制造商正在積極向整個供應鏈施壓,要求降低成本。”萬向一二三以穩定的財務狀況和良性的客戶關系為依托,有志于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產品以獲取更高的市場份額。
控制原材料成本,尤其是正極材料成本,是保證產品競爭力的關鍵,也是電池行業未來十年發展的首要關注點。該項成本支出占鋰電池總成本的40%。在各家電池廠商都在追求高產能的普遍情況下,對正極材料的需求可能會超過供應量,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據稱,正極材料價格預計未來還將上漲約15%-16%。
Cirino先生表示,萬向一二三會確保鎳和鈷的充分供應,尤其是鈷。除了與供應商簽訂長期合同以保證穩定,可持續的原材料供應并獲取穩定且高性價比的價格外,萬向一二三還與萬向集團的子公司萬向資源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基于內在聯系,萬向資源會優先滿足萬向一二三的原材料供應需求。
Cirino先生表示,“這些確保了我們的供應鏈安全,使我們的產品(主要是三元產品)制造有穩定且安全的原材料供應”。
Cirino介紹,公司在純電動應用上,相比目前行業的領導者,規模不大。但萬向一二三在48V微混動力市場上獨樹一幟,可用于提高燃油車的節油效率。微混技術是一項在現今歐洲汽車市場上被廣泛應用的技術。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幾乎所有歐洲整車廠都接受該系統在汽車上的應用。其中,絕大多數都會選擇萬向一二三的48V微混系統。
這款產品能在完美適配傳統發動機,并不影響原始產品技術的基礎上,實現15%的節油率,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Cirino先生表示,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客戶正傾向于使用微混動力技術,而萬向一二三正在引領微混市場。據悉,萬向一二三的48V微混系統成功配套國內外13家主流車企,做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第一。
該系統應用了A123先進的UltraPhosphate?專利技術,具有循環壽命長,安全性高等特點。此外,該系統還采取被動冷卻的熱管理設計,電池尺寸更小,更易于整車集成。2018年,A123的48V電池斬獲具有美國工業風向標之稱的“PACE”大獎,旨在表彰其卓越的創新和技術進步。
Cirino先生認為,在未來十年,行業最大的增長將出現在48V微混市場中,而萬向一二三的48V產品極具競爭力。48V輕度混合動力系統在新車中的市場占有率預計將增長至30%。這為萬向一二三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會。
補貼“退坡”,創新更要“上坡”,萬向一二三亦將目光投向了固態電池領域。作為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萬向一二三積極尋求在全固態電池領域有所突破。
2019年6月,萬向一二三和IonicMaterials聯合對外宣布,全固態電池研發取得里程碑式進展。通過聯合開發協議,萬向一二三和IonicMaterials公司開發了行業第一種創新性方法來制造全固態電池。這將加速該技術的商業化。
通過將IonicMaterials公司先進的導電離子聚合物與A123的新一代三元/石墨鋰離子化學相結合,萬向一二三和IonicMaterials公司共同開發出一款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且不使用易燃液體電解質的電池。通過不使用諸如金屬鋰等特殊電極,具有固體聚合物電解質的全固態電池將更快推出市場。
該項創新成果使得批量生產制造全尺寸的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得以實現,并以最高的成本效益實現電動汽車更安全,更輕量化和更簡潔的目標。儲能市場應用也將從該項技術中受益,減少甚至消除冷卻和滅火的需求。
這一突破標志著萬向一二三在固態電池研發領域占據領先位置。Cirino先生在此次采訪中也提到,固態電池在未來4-5年內將具有巨大潛力。這項技術突破使得全固態電池有望在2024年大批量推向市場。
根據有關研究機構的預測,2019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預計在260萬輛左右,較2018年同比增長約40%。
用Cirino先生的話說,2019年是令人期待的一年,而這份信心的背后離不開技術實力的支撐和全球戰略布局的指引。面向未來,相信經過市場的淘洗,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更加成熟完善,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新動能,也為世界描繪出更為靚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