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87次 | 2019年08月27日
鈦酸鋰電池項目獲得近億元投資 國創成能否突破市場成為一枝獨秀?
近兩年,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形勢復雜、嚴峻,資本對新創項目的熱情放緩。在此大環境下,四川國創成鈦酸鋰電池項目獲得近億元投資實屬不易......
新創動力電池品牌融資難度增加 鈦酸鋰項目一枝獨秀?
新能源汽車領域相關技術和產品創新項目一直是資本關注的重點。由于國內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特殊原因,綜合考慮動力電池行業現狀,最近一兩年來,資本對動力電池新創項目的熱情有所放緩。這意味著,新創動力電池項目獲得投資的難度也相應增加。
在這種大環境下,獲得近億元投資的四川國創成新能源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國創成”)就顯得比較引人注目了。
國創成公司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實際控制人是胡蘊成。國創成系目前包括四川國創成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四川國創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前者成立于今年3月份,后者成立于2016年11月。
國創成系主要從事新能源材料、電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電力設備方面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新能源相關產業投資。
據欄目了解,國創成創始人胡蘊成曾在東方 電氣集團任職多年,擔任副總工程師。在2010年8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起成立由16家央企組成的“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時,胡蘊成擔任東方 電氣中央研究院新能源與發電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負責新能源汽車相關項目。后任職該所所長,并成為成都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更早些時候,胡蘊成還曾擔任東方 電氣旗下峨嵋半導體材料(廠)研究所(廠長)所長。
胡蘊成在新能源材料、電池及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方面頗有建樹,是國家863課題“低成本長壽命鈦酸鋰電池技術研發”負責人。在汽車行業及相關科技領域具有一定的資源。
據欄目了解,胡蘊成在2016年創立國創成電池材料公司時,其團隊核心人員主要來自東方 電氣。其實,在創立國創成電池材料公司之前,胡蘊成的團隊還成立了“四川國創成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不過,在注冊成立“國創成新能源”公司時,胡蘊成團隊注銷了“國創成電動汽車”公司。
從戰略方向來看,胡蘊成及其團隊接下來重點打造的將是“國創成新能源”項目。
技術路線存爭議 應用場景強勁對手如云
在當前的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中,鈦酸鋰電池存在較大的爭議。這種技術雖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短板也非常明顯,甚至被業界認為不能代表未來電池技術的發展方向。
國內主打鈦酸鋰技術路線的動力電池企業屈指可數,其中珠海銀隆較為典型,微宏動力也有鈦酸鋰電池產品。
目前國內的新能源乘用車多采用三元鋰電,大巴以磷酸鐵鋰為主,而專用車配套電池種類相對而言比較多樣化。從裝機量來看,鈦酸鋰電池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有率極低。
主打鈦酸鋰路線的珠海銀隆,其動力電池以配套自家旗下的車企為主,其它車企并不買賬。目前這家公司的發展正遭遇種種阻礙。而微宏動力的鈦酸鋰電池裝機量也是少得可憐,該公司同時儲備了幾條技術路線,可以彌補鈦酸鋰板塊的不足。
國創成選擇了一條并不被業界普遍看好的技術路線,注定要付出更多的艱辛。
很顯然,國創成的團隊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和面對的挑戰。因此,他們瞄準了一些特殊應用場景,以盡可能最大發揮自己產品的優勢。其中,最重要的是新能源礦車和專項電源領域,同時瞄準特種應用,以及企業所在地的新能源公交市場。公開資料顯示,國創成同時提供純電快充、增程式純電驅動、電力回收、儲能四種新能源解決方案。
國創成的動力電池產品
其實,無論是從產品的應用場景還是從公司提供的能源解決方案方面來說,國創成的未來之路均充滿著來自競爭對手的諸多挑戰,其中來自行業巨頭的挑戰所給公司帶來的發展壓力更甚。
先說新能源礦車領域。該領域比亞迪已經捷足先登,北重集團、三一重工等企業虎視眈眈,且已經有成熟產品;再說國創成提供的四種能源解決方案。事實上目前任大多數動力電池企業都有相似的競品,更不用說國內排名前20的動力電池企業了。
形勢嚴峻
投資機構“保守性試探”A輪背后有諸多復雜因素
國創成于今年初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是麥星投資。公開資料顯示,國創成自成立以來已經累計獲得近億元投資。其中麥星投資獨家注資A輪,獲得18.6%的股權。
據欄目了解,獲得投資后,國創成公司首條2000萬安時的鈦酸鋰電池產線于今年8月份正式投產,年產值估算接近2億元。
與近幾年國內動力電池領域投資規模動輒高達幾十億、上百億,產能以GWh為計量單位的新建項目來說,國創成的鈦酸鋰電池項目相對低調很多。
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目前形成了以珠三角、長三角、中原地區、京津地區為主的四大產業集聚區。近幾年四川、重慶兩省市對動力電池以及新能源汽車其它相關產業一路綠燈,雖然兩地也陸續出現過一些聲勢浩蕩的、大規模的動力電池投資項目,但這些項目后來要么停滯,要么建成后靠補貼在生死邊緣掙扎,迄今兩地尚未出現在行業中具有影響力的動力電池新建品牌。
國創成能否扭轉這一現狀,成為在行業當中具有知名度、讓當地政府引以為傲的品牌?目前來看,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克服。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個問題是,如何說服車企用戶使用國創成的動力電池。
“安全”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石,因電池質量造成的車輛起火刺痛著行業的神經,也是懸在車企頭上的一把利斧。幾乎所有車企都有自己穩固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合作伙伴,讓車企更換供應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更換動力電池供應商就意味著承擔更多的安全風險。除非供應商是行業排名靠前,已經有大量產品投放市場,安全性經過驗證的。而對于一個新建的動力電池品牌來說,進入車企的供應商體系并批量供貨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除非在商業模式方面玩點新花樣,有所創新和突破。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儲備足夠的資金。
就當前情況而言,在動力電池領域創業,就是選擇了要打一場硬仗。要打贏這場仗,沒有足夠的資金是很難的。
回款周期長,企業經營壓力大,是當前動力電池企業面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
資料顯示,2017年鋰電池行業應收款項占營收入比例高達74%,這一狀況在2018年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并且有惡化之勢。
以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為例。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應收賬款高達85.3億元,而到9月底時應收賬款增加到98.5億元,與年初相比漲幅為42.37%。
這種情況并不是個案,而是整個動力電池行業面對的棘手問題。根據欄目的了解,為了緩解回款周期長帶來的經營資金壓力,這兩年把房子抵押給銀行的中小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的故事不斷上演。
此前媒體報道稱,國創成自成立以來累計獲得的投資接近億元,并沒有明確報道在A輪中麥星投資的注資金額。
據欄目了解,麥星投資在A輪中并沒有對國創成進行大規模注資。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是資本機構對新創動力電池項目的一種“保守性試探”。一方面,項目技術有一定亮點,商業模式揚長避短,團隊有一定的背景關系。這給后續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期許;另一方面,綜合考慮行業大環境(前文有分析),風險還是不容忽視的,投資需要謹慎“保守”一些。
拋開產品技術層面的因素,目前新建動力電池品牌若沒有大量的資金儲備,后續發展將非常危險。
這不僅是國創成團隊面臨的考驗,而且還是其它新建動力電池品牌和廣大中小型動力電池企業的共同考驗。
補貼退坡、回款周期變長、原料上漲、毛利下跌,如何化解這些問題對公司接下來發展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這是國創成公司需要面對的一道坎。
PS:作為一個初創型企業來說,國創成的股權有些復雜。從現階段來說,這種股權架構對后續的融資和發展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