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50次 | 2019年11月25日
上半年營收超47億大洋電機燃料電池布局能打幾分?
加快新能源轉型的大洋電機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還算不錯的成績單,面臨同行的激烈競爭態勢,通過資本整合入局的大洋電機能從脫穎而出嗎?
8月30日,大洋電機對外發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47.45億元,同比增長12.13%;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73億元,同比增長146.81%。
分析大洋電機的財務報表可以得知,在47.45億元的總營收中,電機收入是絕對的大頭,其中空調用電機營收17.29億元,非空調用電機7.96億元,電機收入占總收入的53.21%;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系統營收8.51億元,占比17.94%,同比增長97.15%,是所有業務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燃料電池模組及氫能發動機集成系統的收入并未在財務報表中得以體現。
事實上,早在2016年,大洋電機就通過資本運作的形式布局燃料電池領域。
2016年6月,大洋電機與巴拉德簽署《股份認購協議》,大洋電機香港以每股1.64083美元的價格合計出資2830萬美元認購巴拉德定向增發的1725萬股普通股。大洋電機香港將持有巴拉德已發行全部普通股的9.9%,成為其第一大單一股東。
巴拉德是一家成立于1979年的加拿大公司,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領域中公認的全球領導者,其膜電極、電堆和燃料電池系統已進入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供應鏈。
除了入股國外燃料電池巨頭,大洋電機在國內也通過聯手整車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布局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發。
2017年7月,大洋電機與中通客車和山東省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共同出資5億元成立通洋燃料科技(山東)有限公司(下稱通洋燃料),開展“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氫燃料動力總成系統的生產及研發”和“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等項目。其中,大洋電機擬出資4.4億元,占合資公司88%的股權
大洋電機還試圖通過資本布局上游氫氣儲運市場,2018年1月,大洋電機擬出資650.38萬歐元參股全球氫氣儲運技術領導者之一的HT公司,持有HT公司10.20%的股權,合作協議將為中國的LOHC系統提供當地生產、經營和服務。
在經過一系列的資本布局之后,大洋電機開始打通氫燃料電池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并且在氫燃料電池模組及核心零部件、氫燃料電池控制系統及氫能發動機集成系統等氫燃料電池業務方面的主要產品方面取得突破。
報告期內,在氫燃料電池業務方面,大洋電機完成了46KW燃料電池模組的調試、測試及驗證,并已具備小批量生產能力,2019年8月6日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年第7批)》收錄的中山市順達客車有限公司燃料電池城市客車搭載了大洋電機上述46KW的燃料電池模組。
此外,在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方面,公司完成了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控制器、DC/DC、中冷器、水泵等核心零部件的調試驗證工作,同時完成了空壓機、回氫泵、加濕器、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的性能驗證。
在技術儲備方面,為積極響應國家鼓勵主機廠采用更高額定功率電堆系統的號召,大洋電機已著手62KW燃料電池模組的設計開發,并規劃了100KW及更高功率的燃料電池模組開發計劃。
大洋電機方面表示,公司正在持續穩步推進氫燃料電池產業戰略布局,報告期內公司出資參股了嘉氫(上海)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氫實業”)19%的股份,參與加氫站的投資與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國內市場,除了大洋電機以外,還有其它一批有實力的公司加入到燃料電池領域,例如新源動力、廣東國鴻、愛德曼、上海重塑等,這些企業配套的氫燃料電池車已經陸陸續續進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及《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處于相對領先的位置。
“如果單從燃料電池裝機數量來看,大洋電機的表現并不算突出。”有氫能行業投資人士告訴高工氫電,目前國內氫燃料電池市場還處于發展初期,格局未定,大家都有機會,但要想在成為寧德時代在鋰電池領域的一樣獨角獸還有很大難度。
當然,大洋電機的挑戰不僅僅是來自于同行的競爭壓力,政策調整以及市場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更為深遠。
“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與應用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與之相配套的各項業務包括氫燃料電池驅動系統業務的發展同比歐美、日本等國家發展較為落后。”上述專業人士認為,目前氫燃料電池的推廣面臨政策的調整、上下游行業互相制約發展、配套產品的技術瓶頸、行業技術標準的出臺與認證、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度等諸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
未來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國內的發展勢必將經歷一段較長的推廣期,大洋電機未來將會呈現怎樣的表現?高工氫電將持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