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96次 | 2019年12月19日
讓退役動力電池變“城市礦山”!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綠色閉環
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的回收再生問題,一直牽動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敏感神經。能否建立責任明確、綠色環保、監管到位、網絡健全的回收再生體系,既關系到退役動力電池能否被有效轉化為“城市礦山”,更關系到新能源汽車產業能否實現綠色閉環、健康發展。
回收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390萬輛,配套的動力電池超過183吉瓦時,重量約達150萬噸。
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量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動力電池將被裝配上車,同時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動力電池陸續退役。如何治理好新能源汽車這一潛在的“尾氣”,成為擺在產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新能源汽車只有實現從綠色到綠色,才能算是真正環保無污染。所謂從綠色到綠色就是指新能源汽車不僅在使用時不產生廢氣污染,而且在動力電池退役后也能實現綠色環保地回收再生。如果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做不好回收再利用,那么就是從綠色到黑色的過程,這樣的新能源汽車算不上真正環保?!备窳置拦煞萦邢薰究偙O李智專表示。
此外,我國鋰、鎳、鈷等資源對于進口的依存度很高。例如,鈷90%依賴進口,鎳80%依賴進口,鍍70%依賴進口。因此,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不僅意味著環境安全,也意味著戰略資源安全。據統計,按照2023年報廢動力電池達101吉瓦時估算,屆時可以回收的鋰、鈷等原材料規模可達2萬余噸。
此前,國家有研究機構提出建立“城市礦山”,即合理利用城市各種廢棄垃圾資源,而退役動力電池就是“城市礦山”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當前我國各種鋰電池金屬材料缺乏背景下,做好退役動力電池材料的回收再生利用,具有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指出,做好退役動力電池回收,需要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要做好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再生立法。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全國性網絡和回收模式。三是要加強宣傳教育。四是要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研究。其中最關鍵的是建立一個責任明確、綠色環保、監管到位、網絡健全的回收體系。
但現實情況是,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和體系建設仍不完善。因此,下一階段應該重視技術創新,不斷提高資源再利用率和環境保護標準。
回收再生企業積極布局
面對退役動力電池回收這一巨大市場,不少企業正在加緊布局,積極探索動力電池回收再生新模式,“掘金”電池回收市場。一批頭部企業已逐漸形成,格林美就是其中之一。
李智專介紹,格林美發展近20年,已為龐大的廢舊電池找到一個綠色環保的處理模式,包括規范收集、陽光交易、綠色環保處理以及回收儲運。
格林美搭建了一個從綠色到綠色的循環產業鏈,并扮演了從動力電池報廢到材料再制造,再到動力電池材料再制造、動力電池包再制造的角色。動力電池包銷售給新能源汽車裝配公司,運營后退役的動力電池再進行回收,做梯級利用,梯級利用后再進入報廢環節。整個過程包含電池回收、材料再造、電池包再造三個核心,把電池廠、整車廠連接成一個閉環,格林美在產業鏈里起到協同合作的作用。
在回收網絡建設方面,格林美構建了“溝河江海”回收網絡體系,實現1+N的布局。1是在湖北建造最大的再生循環利用產業體系,進行綜合回收再利用。N是在天津、武漢、無錫、深圳、湖南南口等地建立電池回收與梯級利用中心。
在殘值估算方面,格林美有一套殘值估算系統,預測動力電池的殘值,減去動力電池綜合處理的費用。
在信息溯源系統方面,格林美搭建了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統。建成了可追溯、全流程信息化的管理系統,系統可以實現電池從回收、運輸、貯存、拆解、再造以及梯級利用全流程的信息化,實現來源可溯、去向可查。
此外,格林美還創新了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商業模式。例如,共建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價值鏈;廢料換產品,構建企業間的閉路循環綠色產業鏈;全方位廢料打包綜合處理環境服務等。
(作者:鄧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