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08次 | 2020年01月02日
核心技術仍在追趕:電動汽車抓住機遇再出發
經歷了9個多月的補貼政策空白期,新能源汽車產業又迎來新一輪的政策利好。近日,4部委聯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明確了補貼額度與發放,加強了對配套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并將補貼范圍由試點城市擴大到全國。加速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支持是關鍵,核心技術、配套設施、產業協作等相關領域必須同時發力。
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聯合發出《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終于揭開面紗。去年底,為期3年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到期。一直到《通知》出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了9個多月的補貼政策空白期。
近年來,我國電動汽車發展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但同時,私人購車市場不旺的結構性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緩解。專家表示,要推動電動汽車產業提速發展,核心技術、配套設施、產業協作、政策支持缺一不可。
補貼政策再加力
新政策將補貼范圍由試點城市擴大到全國,強化了政府采購的帶動性,明確了補貼額度及發放,有利于加速配套設施建設。
2012年是全球電動車產業化突破的一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大關,增長1倍以上,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超過18萬輛。
美國電驅動運輸協會(EDTA)發布的美國節能汽車銷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電動車銷量超過混合動力車,前者銷量為22712輛,后者為18335輛。這樣的增長對于普遍陷入電動車產業化困局的汽車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電動汽車是全球汽車業目前在技術領域競爭的制高點,誰占得先機,實現領跑,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主導未來全球汽車產業的格局重塑。
國際知名戰略咨詢公司羅蘭貝格日前發布的電動汽車市場指數顯示,中國對于電動汽車產業的補貼力度最大。
2009年1月,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4部委共同啟動了十城千輛工程。2010年6月,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了針對私人消費的《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2012年7月,工信部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而此次新出臺的《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則被認為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第二輪快速成長期的政策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