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21次 | 2020年04月27日
動力鋰電池路線顛覆性逆轉,這次為何又是比亞迪?
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繞不過動力鋰電池這一環,它被稱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和“靈魂”,動力鋰電池的技術水平一直是掣肘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
過去幾年來,三元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所帶來的高續航里程,而成為電動汽車市場上的主流,受到政策和消費者的熱烈追捧。以2019年為例,三元電池裝機占動力鋰電池總裝機量的65%,在乘用車裝機中占比則更高。與之相對應的,能力密度較低的磷酸鐵鋰離子電池,裝機量與三年前相比大幅下降。
三元鋰離子電池優點很鮮明,但客觀而論,其缺點也同樣突出。由于電池組體積龐大,三元鋰離子電池雖然在動力輸出方面勝過磷酸鐵鋰離子電池,卻以損失車內空間為代價。更為重要的是,過高的能量密度,使三元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質疑。
2019年以來,全球范圍內發生了數次新能源汽車自燃、起火事故,從這些事故車輛的電池類型來看,多數配備的是三元鋰離子電池。頻頻起火的電動汽車,幾乎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令消費者對購買純電動汽車望而生畏。
一個來自靈魂的拷問是,從100公里到600公里,難道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與安全性注定是一對矛盾體嗎?
就在最近,難題似乎被破解了。
刀片電池解決“痛點”
就在2020年一月,比亞迪宣布將推出基于磷酸鐵鋰技術的“刀片電池”。緊接著二月,特斯拉也選擇了跟進,宣布將在model3車型上搭載無鈷的磷酸鐵鋰離子電池。這意味著,汽車圈內兩大以技術立足的頭部公司,紛紛選擇了發力磷酸鐵鋰離子電池,無疑將是動力鋰電池技術路線的一次巨大逆轉。
事實上,在動力鋰電池方面比亞迪一直是采取雙線特種的策略,一方面針對市場需求,對三元鋰采取保守的能量密度方法謹慎使用;另一方面,則從未停止過對磷酸鐵鋰離子電池技術的研發。
而這一次,隨著比亞迪刀片電池的推出,或許會成為磷酸鐵鋰離子電池關于三元鋰離子電池的致命一擊。比亞迪計劃年中上市的新能源轎車漢EV上,將作為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產品。
基于磷酸鐵鋰技術的刀片電池安全性保障大幅提升,它的失控溫度遠高于三元鋰離子電池,同時電池組具有更高的整體剛性,抗變形、耐擠壓和穿刺的能力也更強,電池組內部短路的幾率接近于零。
此外,在電芯的使用壽命方面,刀片電池相比三元鋰離子電池同樣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一般情況下,使用三元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的充電循環次數為800次左右,而使用磷酸鐵鋰電動汽車的充電循環次數則可達到2500次。而刀片電池的循環次數大幅度提升,可帶來超過100萬公里的使用壽命。
同時,刀片電池采用長電芯方法,可以極大提升電芯的成組效率,不僅重量能量密度大幅提升,體積能量密度提升也高達50%,一舉彌補了磷酸鐵鋰離子電池此前能量密度低、振實密度低的缺點,續航里程幾乎可以比肩三元鋰離子電池。
由此可見,基于磷酸鐵鋰技術的刀片電池,是一次動力鋰電池技術上的巨大突破,不僅加固了高安全和長壽命的核心優勢,還解決了在續航里程上遜色于三元鋰離子電池的痛點。
安全是一把利劍
在過去的多年里,新能源汽車行業經歷了野蠻生長階段,但繁榮背后,安全的警鐘時時響起。隨著補貼退出準入門檻提高,新能源汽車行業終將告別野蠻粗放,進入理性發展階段。而安全性,則是懸于新能源車企頭上的一把利劍,時刻提醒著每一家公司,謹慎平衡動力鋰電池能量密度、充電效率和安全性三者的關系。
汽車能源變革勢不可擋,但安全和使用壽命,一定會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普世評價標準。這或許也正是特斯拉和比亞迪這兩家主流新能源公司,今年一開年便毫不猶豫轉向磷酸鐵鋰離子電池的原因所在。
在今年一月份舉辦的我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中,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演講中表示,我國正處于從“傳統車大國”邁向“電動汽車強國”的關鍵期,特別是未來3到5年極其關鍵。王傳福還特別提出“要加強行業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涉及安全的動力鋰電池,要做得更謹慎一些。”
而比亞迪推出的刀片電池,無疑是其對解決動力鋰電池安全性所給出的答案,也再次彰顯出,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始終把安全放在極度重要位置的態度。
2020年,注定將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關于汽車行業,在2019年充滿挑戰的基礎上,意想不到的疫情帶來的糟糕開局,給所有汽車公司前行的路上新增了一道障礙。
而關于新能源領域而言,隨著各大頭部車企的加速布局,2020年勢必將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分水嶺。正如王傳福所說的,越是在出現調整的時候,就越是技術創新的時候、越是公司變革的時候、越是苦練內功的時候。
堅持以技術立身的比亞迪,至今已在全球申請專利2.8萬項,其中已獲授權專利超過1.7萬項。從電池、電機、電控到IGBT功率半導體,比亞迪掌握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
刀片電池這一戰,不僅關系到技術路線爭奪中磷酸鐵鋰離子電池和三元鋰離子電池之間地位逆轉,全球動力鋰電池安全新標準被重新含義,也將意味著整個動力鋰電池產業的主導權將重新回到比亞迪手中。
假如刀片電池能以“安全之名”贏下這場激戰,那無疑也是市場所期待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