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35次 | 2018年07月08日
海馬汽車新能源孤注一擲?
近日,海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572.SZ,以下簡稱“海馬汽車”)公布了一項頗受市場關注的計劃——到2025年淘汰傳統燃油車。在此期間,其還計劃在兩年內推出3個平臺4個系列車型,所有車型均會推出油電混動版,2020年以后將推出新能源模塊化平臺。
不過相比此前同樣宣布在2025年停售傳統燃油車的長安、北汽而言,還未在新能源市場擁有足夠市場份額的海馬汽車此舉似乎有“孤注一擲”的意味。正處在轉型陣痛期的海馬汽車在2017年度業績由盈轉虧后,今年以來的累計銷量也出現了43.43%的同比下滑。
業內受訪專家表示,海馬汽車現在發布淘汰傳統燃油車的計劃一方面是跟隨目前全面新能源化的一種發展趨勢,另一方面海馬汽車在傳統燃油車領域面臨著產品競爭力下降的境況,加速發展新能源可以有機會取得新的突破,也讓資本市場看到其發展新能源的決心。
對此,記者就如何應對銷量大幅下滑等問題致電致函海馬汽車證代處,截至目前暫未得到回復。
產銷雙雙大跌
在2017年上半年,海馬汽車也經歷了連續6個月的銷量下滑。彼時,海馬汽車公關部負責人黃正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馬汽車銷量下滑的自身原因一方面在于產品更新速度較慢,從2013年起海馬汽車平均每年推出一款新車。另一方面是核心產品S5到了生命周期晚期,消費者預期會下降,這也影響了海馬汽車的銷量。
這一點在海馬汽車對深交所2017年年報問詢函回復中也有提及。海馬汽車表示,2017年,公司正在品類戰略推進過渡期間,基于戰略定位的全新產品仍在開發周期內,原上市產品進入生命周期末期,產品競爭力下降。海馬汽車方面此前計劃在2017年實現20萬輛的銷量,最后全年銷量為140432輛。
這一情況延續到了2018年,作為海馬汽車主力車型的S5海馬S5在今年四五月份的銷量均是剛剛過千輛,在SUV銷量排行榜的百名之外。而在2016年底、2017年初時,S5月均銷量都在一萬輛左右,成績排在SUV銷量排行榜30位前后。不過,在傳統燃油汽車上,海馬汽車目前還是繼續聚焦SUV和7座MPV,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投放海馬二代S5。
整體來看,2018年1~5月,海馬汽車累計銷售汽車35778輛,同比下滑43.43%。從車型上看,SUV下滑幅度最大,同步達到-50.31%,MPV銷量最少,僅為2137輛。海馬汽車前5個月累計生產汽車33519輛,同比下滑46.12%。
而今年海馬汽車出現產銷量大幅下滑或許是為新能源新品盡快實現量產讓道。海馬汽車證券事務室主任謝瑞在回復為何2018年4月份銷量大跌的問題時表示,公司4月份產銷數據不理想,主要為公司新品將在6月底SOP(指產品量產下線,下同),現階段工作重點為限產清庫。
而在6月底SOP的車型是300km續航電動汽車E3產品,電動汽車E1和E5產品將在今年年底SOP。謝瑞進一步表示,2019年以后,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深混產品、全新結構長續航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等將陸續投放市場。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對記者表示,傳統車企選擇大力加注新能源也相當于重新換道賽跑,傳統燃油車難以突破的情況下,換道新能源相對有更多機會。但即便發展新能源領域,也無法消除此前在發展傳統燃油車上遇到的問題,如配套、供應商、人才等等短板還是要想辦法克服,這些問題不會因為企業換了車種就不存在了。
代工小鵬意在何處?
官網信息顯示,目前,海馬新能源主要在售的產品有愛尚EV、海馬@3、普力馬EV,而這三款車型從市場競爭力的角度說,無論銷量還是本身的產品力都還不夠突出。
據車主之家的統計,海馬愛尚在2018年5月單月還實現了3278輛的銷量,4月有1326輛,不過在此之前其月銷量都基本在500~600輛。具體來看,愛尚EV160與@3兩款新能源車型,最大續航只有200公里,而多數自主車企早已推出300公里、400公里以上的續航車型。
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張志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海馬汽車目前還未在新能源方面讓市場看見比較突出的表現。其需要對自身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進行合理的市場定位,對海馬汽車這樣的傳統車企而言,由于擁有在整車制造的經驗、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機會還是很大的。
但現實與理想總是有差距的,海馬汽車雖然早就對新能源有規劃,不過由于推進節奏的緩慢和市場影響,其新能源汽車產品還需要盡快實現新突破。2017年9月,海馬汽車全資子公司——海馬汽車有限公司與小鵬汽車簽署了《小鵬品牌汽車合作制造框架協議》,雙方將合作開展研發、生產、銷售小鵬新能源汽車。合作項目中,海馬汽車方面負責協議產品的生產,雙方初步確定協議產品的生產產能為5萬輛/年,該協議期限至2021年12月31日止。
該合作內容目前換言之就是海馬汽車為小鵬汽車做代工生產,去年底河南鄭州海馬工廠已經進行了小批量的小鵬電動SUV下線。此外,海馬汽車預計在今年年末具備投產條件的“15萬輛汽車技術改造項目”也用于公司對外業務合作方(如小鵬汽車)產品的生產制造,當然也包括公司戰略產品的生產制造。
鐘師進一步表示,海馬汽車為小鵬汽車進行代工生產也是為了盡快落地一些新能源的計劃,同時也能學習一下造車新勢力的發展、運作思路。但最終還是建立好自己的品牌去銷售,不過海馬汽車的新能源發展還需要時間,在這期間讓工廠先運作起來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事實上,海馬汽車在2010年就將一筆24.5億元的募集資金對子公司——海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進行增資,用于海馬新能源15萬輛汽車技術改造項目。在2016年6月,根據公司的發展規劃,又將這一項目的實施主體由海馬新能源變更為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海馬汽車在對深交所2017年報問詢函回復中表示,因公司產銷規模未達預期,原工廠設備及產能情況已滿足需求,為避免產能閑置,提高投資效率,公司決定延后“15萬輛汽車技術改造項目”的建設進度。
張志勇認為,“傳統車企給造車新勢力做代工的一個直接好處是可以收取代工費,但其中也蘊藏著一定的風險。在單方投資比較大的項目中,如果造車新勢力企業屆時的產銷量規模不如預期多的話,可能會出現前期的投入產出比低的情況,給傳統車企帶來一定的壓力,如果是雙方共同投資去推進的話沒有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