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01次 | 2021年08月17日
產量激增74GWh 比亞迪動力電池擴張背后的邏輯
2018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節節攀升,八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8.4萬輛,同比上升61.7%。與之對應的是,動力鋰離子電池的裝機量也是同比上升迅猛。依據數據統計,八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約4.17Gwh,環比上升24.9%,同比上升43.44%。
在新能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猛的勢頭下,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兩極分化開始日益分明,一方面,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向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行業巨頭進一步聚集,另一方面,第二梯隊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在加速洗牌,接下來將還會有公司會遇到沃特瑪類似的危機。
值得留意的是,在此背景下,頭部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仍舊在加緊產量擴張,僅以比亞迪為例,從今年六月在青海西寧擴建24GWh項目,到近日在西安投建30GWh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比亞迪在六月到九月短短的3個月時間里投資擴產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產量達到74GWh。
接下來,盤點一下,比亞迪從今年六月到九月新投建的3個大型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
青海西寧24GWh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六月二十七日,比亞迪年產量24GWh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廠在青海西寧正式下線。同時,比亞迪宣布2020年動力鋰離子電池總產量將增至60GWh。
據了解,這一巨型電池廠一期項目產量10GWh目前已經順利交付,2019年全部投產后,青海西寧南川動力鋰離子電池廠的年產量可達24GWh,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廠,若以比亞迪剛剛上市的全新一代“唐”(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的電池為20KWh/輛計算,相當于可滿足120萬臺“唐”的電池需求。
而為了備戰動力鋰離子電池業務的全面開放,比亞迪在產品技術和產量上都在積極儲備,一方面是加大了三元動力鋰離子電池的比重,其西寧南川動力鋰離子電池廠計劃全部加工三元電池,另一方面,在產量規劃上,預計到2020年,其規劃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將達到60GWh,這一數據超過了寧德時代規劃的54GWh。
重慶璧山建20GWh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
八月二十三日,比亞迪與重慶璧山區簽訂投資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00億元,建設年產量為20GWh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緊要包括動力鋰離子電池電芯、模組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等核心產品制造。同時,通過優先布局電機、電控系統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等項目落地,打造西南區域總部。
西安投建30GWh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
九月九日,云軌示范線項目開工暨比亞迪30GWh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簽約儀式在西安高新區舉辦。
這次在西安投建的比亞迪年產30GWh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總投資120億元,是比亞迪目前投資和規劃最大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行業中的“超級廠”,可以進一步緩解全球高端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的緊缺狀況,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高速發展。
擴產備戰遏制寧德時代一家獨大?
僅從以上3起重大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投資情況來看,比亞迪在短短的3個月時間里,計劃新增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就達到了74GWh。倘若再加上比亞迪現有產量,若擬投建的產量全部投產,比亞迪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總產量將會達到100GWh以上。
比亞迪為甚么如此大手筆擴張產量?這跟自身新能源汽車銷售大幅上升有很大關系。
在剛剛出來的八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呈現出繼續熱銷的態勢,銷量首次沖破兩萬大關,達到了20845輛,同比實現了85%的上升,持續引領新能源行業。
另外,比亞迪動力鋰離子電池開始對外供應,與主機廠合作頻頻。如長安、東風、長城等。比亞迪也在準備將動力鋰離子電池業務進行拆分,未來外界將大幅需求比亞迪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這也進一步促使了其產量大幅擴張。而主機廠也樂于新增一個有實力的動力鋰離子電池供應商,戒備受寧德時代一家獨大的局面。
巨頭效應顯現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加速兩極分化
比亞迪的大幅擴張,順應了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規模的迅速張大和成本的快速降低的大背景。
據統計,2017年我國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的出貨量達到39.1GWh,占鋰電行業總體規模約50%。其中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的出貨量達到了38GWh,占全球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出貨量的65.4%。技術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沖破,例如動力鋰離子電池單體能量密度超過240Wh/kg,而電池單體從2012年的每瓦時5元降至每瓦時1.2元左右。
另一方面,全球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迅速向頭部公司聚集,據統計,2017年排位前十的公司出貨量占到了80%。產業競爭已從下游客戶延伸至上游材料和資源產業,日韓公司將加快爭奪我國市場份額,而我國電池公司也將通過并購重組、標準制定等方式與國際主流公司展開競爭。
在這樣的背景下,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供應緊張和產量過剩并存。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產量已經超過了200GWh,但總體產量利用率卻惟有40%。兩極分化分明,結構性產量過剩,高端優質產量供應不足,低端產量訂貨不足。
“市場將進一步向優點公司聚集,小型低水平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將在競爭中被淘汰。數據顯示,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配套公司已經從2015年的約莫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公司已經被淘汰出局?!蔽覈妱悠嚢偃藭硎麻L陳清泰認為隨著競爭的加劇,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在巨頭效應下將加快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