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48次 | 2018年07月19日
市場時時新,技術步步扶——從東京電池展看中國鋰電爭雄
2018年的日本東京“國際電池展”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現象是令中國鋰電池企業感覺驕傲的,因為,從數量上來看,中國企業參展達到了三分之一強,中日韓三國鋰電鼎立局面進一步坐實。
中國鋰電行業的企業家們是值得敬佩的,他們在自己一片空白之時,完全采取低成本戰術,通過以市場換技術,硬是擁有了自己完整的制造能力。面對強大的日韓還有歐美鋰電池,他們利用本土優勢,強化對于市場了解和國內政策的把握力度,經過鋰電應用市場幾次大的轉型,歷經十余年艱苦努力,終于擁有了中國市場份額的領先地位,進而使得外資企業不得不與我們合作,實現了技術共享。這種技術共享是國際水平的,提高了本土企業的技術能力,可以說,但凡要進入中國鋰電應用市場,現在沒有中國本土企業的參與,外資是很難在中國市場上競爭的。
說到底,中國鋰電池企業騰飛的深層背景還是得益于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市場繁榮、技術進步。據數次參與東京電池展的某位資深鋰電研究人員觀察,在2014年前,該展會主要是日本企業的天下,韓資份額此間有所擴大;中國企業分量小、參展少。進入2015年以來,中國企業數量增加很快,而且體量也越來越大,2018年發表主題演講的四家鋰電池企業,有兩家來自中國,它們是比亞迪和寧德新時代。
日本鋰電池產業衰退的原因在于技術保守,在其一枝獨秀的時候,沒有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使鋰電池長期處于高價市場中,后來,韓國的三星和LG利用從索尼學到的技術,迅速推出低價位鋰電池,使日資鋰電池企業承受壓力,中間雖聚舉國之力,仍然無法阻止三星和LG的崛起。當此之時,中國鋰電還在起步階段,2010年左右國內鋰電池界還是小企業星羅棋布,大企業幾乎沒有。如果說三星和LG利用消費鋰電池實現崛起,中國鋰電池則借助儲能電池、動力電池的發展機遇快速搶占了中國市場份額,因為這種應用的最大市場在中國,國產鋰電池在全球銷量排名中也因此直線上升。
從本屆電池展還可以看出,與中國之前以技術跟隨者進入行業不同,現在的中國企業開始了技術與市場共進步的時代,雖然日本技術目前在某些領域還領先中國,但差距越來越小。據觀察,日本企業在此次展會上更多的是展示鋰電池系統集成技術,可以認為,這是中韓鋰電池企業倒逼的結果,盡管如此,中國鋰電池企業也在展會上有系統集成技術亮相。這說明,智能制造不再是從前意義上的技術大國所獨有了。
電池展之后不久,中航鋰電所屬成飛集成發布公告稱,中航鋰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出資5200萬元與德國汽車商大陸集團簽訂了合資經營合同,合資公司將致力于研發和生產48V鋰電池系統,愿景是成為全球領先的48V輕混電池系統供應商。在中國,類似這樣瞄準新興市場的企業還有不少,鉅大鋰電的48V鋰電池技術與中航鋰電不同,它依托已有的鋰電池技術,開發訂制化服務,因此不是針對單一市場(如48V低壓)應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智能集成。
不但是電池,2018年東京電池展上,中國鋰電設備供應商先導智能的鋰電池整線制造解決方案以其鮮明的智能化特點吸引了眾多日本及其他國家的廠商。種種現象顯示,中國在鋰電池領域新的成長中,已經不再滿足于僅僅是一個跟隨者的身份,開始進入了市場與技術的前沿。
上一篇:從全球鋰電池企業排名看中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