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580次 | 2021年09月30日
未來幾年鋰離子電池價格將呈逐年下降趨勢
使用正極材料的類型的多樣化、鈷資源用量的逐步減少是鋰離子電池的單位售價不斷降低的重要原因。
歐洲Avicenne的數據顯示,鋰離子電池的單位售價總體呈現出逐年下降的態勢:2006年均價448.61美元/kWh,到2012年下降到331.07美元/kWh,降幅為26.20%。對應重要的鈷資源來看,全球最大正極材料優美科(Umicore)的數據顯示,鈷資源的價格雖然在10余年來幾經起伏,但2010年的單位售價約在4.2萬美元/噸左右,與1997年的5萬美元/噸差距不大,而且2008年的時候一度高達8萬美元/噸以上。據此,Avicenne認為,使用正極材料的類型的多樣化、鈷資源用量的逐步減少是鋰離子電池的單位售價不斷降低的重要原因。
2005年~2012年圓柱型、方型和層壓型鋰離子電池電芯產品單位售價走勢圖
2007年~2012年18650圓柱型電芯產量與銷量比較走勢圖
圖1.重要鋰離子電池電芯產品單位售價走勢圖(單位:美元$/Wh)及18650電芯產量與銷量比較走勢圖(單位:百萬只,來自歐洲AvicenneABEC2013宜春論壇演講報告)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具體到不同形態的鋰離子電池,Avicenne在演講報告中給出了圓柱型(Cylindrical)、方型(Prismatic)和層壓型(Laminate)3種電池電芯產品的單位價格走勢,見圖1上。從圖1上可以看到,這3種鋰離子電池電芯產品的單位價格都呈現持續下降態勢,不過降幅各有不同。從2005年以來,方型和層壓型電芯產品的單位價格降幅最大,前者由2005年的0.78美元/Wh降到了2012年的0.4美元/Wh,降幅近50%;后者由2005年的0.85美元/Wh降到了2012年的0.38美元/Wh,降幅則超過了50%。
方型和層壓型這兩種電芯產品都大量用于動力鋰離子電池應用市場,而重要用于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的圓柱型(Cylindrical)電芯產品的單位價格卻保持著一定的剛性,降幅很小,僅由2005年的0.29美元/Wh降到了2012年的0.18美元/Wh。這在一方面也是因為圓柱型電芯產品的產量很大所致,見圖1下。
2011年~2020年全球鋰離子電芯單價走勢圖(以NCM材料鋰離子電池計)(單位:美元/kWh)
2011年~2020年全球鋰離子電芯及模組單價走勢圖(單位:美元/kWh)
圖10.2011年~2020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價格走勢圖(來自歐洲AvicenneABEC2013宜春論壇演講報告)(真鋰研究,2014年0一月0七日)
圖1下顯示,圓柱型電芯最具代表性的18650電芯從2007年開始,產量就要大于銷量,這種差距隨后越拉越大。2007年全球18650電芯的產量為11.2億只,同年銷量為9.95億只,差距1.25億只,產量過剩11%;2012年18650電芯的產量達到了26億只,但同年銷量16.84億只,差距擴大到9.16億只,產量過剩高達35%。
對鋰離子電池單位價格的走勢變化,Avicenne也做出了相關預測,見圖2。該機構認為,使用NCM三元材料的鋰離子電芯的單價未來數年還將持續走低,2011年為358美元/kWh,到2015年將降到269美元/kWh,降幅為24.86%;到2020年進一步降到200美元以下,為195美元/kWh,較2011年下降45.53%。
2011年鋰離子電芯358美元/kWh的價格構成中,Avicenne給出的具體數據是:①材料成本203美元,占比56.70%,其中正極材料67美元,負極材料30美元,電解液30美元,隔膜26美元,其他材料成本50美元;②設備折舊40美元;③勞動力成本20美元;④電力等直接生產成本15美元;⑤研發投入20美元;⑥銷售成本20美元;⑦管理等一般成本20美元;⑧產品毛利20美元。
Avicenne預計,2015年和2020年相關各項成本和毛利均會有一定程度地下降,其中材料成本降幅最大,2015年為159美元,但占售價的比重卻會上升到59.11%;材料中正極材料50美元,負極材料22美元,電解液25美元,隔膜22美元。2020年材料成本進一步降到125美元,占比繼續提升,達到64.10%;材料中正極材料40美元,負極材料17美元,電解液20美元,隔膜18美元。真鋰研究認為,Avicenne對材料成本降低趨勢估計不足。在我國市場,各種材料的售價均在快速下降,隔膜的售價甚至腰斬。鑒于我國材料公司龐大的產銷量,這必然會對全球材料售價水平有較大影響。
目前,電芯和材料售價的快速下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鋰電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很多正極材料公司和電芯公司的獲利能力已不足以維持其生存,同時,產量的嚴重過剩也使得鋰離子電池和材料公司的投資回收期延長,產業發展進入到了一個調整期,正在重新洗牌,行業的兼并重組現象會多了起來。我國較具代表性的鋰離子電池公司深圳邦凱(B&K)現在正陷入了這樣一個漩渦,這幾年邦凱為擴大生產規模而持續引進投資,使得深圳立業集團的持股不斷新增并成為第一大股東,現在以立業集團為首的投資方和以高萍為首的創業團隊矛盾加深,目前邦凱何去何從亦未可知。
在鋰離子電芯的成本構成中,設備折舊成本會持續下降,2015年降到25美元,2020年進一步降到15美元;勞動力成本到2015年降到15美元,2020年繼續降到10美元;電力成本2015年降到10美元,2020年進一步降到5美元。其他如研發投入、銷售成本、一般成本和產品毛利,都將由2011年的20美元降到2015年的15美元,2020年進一步降到10美元。真鋰研究認為,這其中也有一些預測值得商榷。包括外企的我國生產基地在內,我國的鋰離子電池產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目前,我國公司的勞動力成本、電力成本、銷售成本等各項成本均在上升。而從配套產量的完善角度來看,我國的鋰離子電池產量要在未來幾年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或其他地區轉移,也不太現實。
綜之,Avicenne低估了材料成本的下降幅度,而高估了其他成本的下降幅度,兩相沖抵,Avicenne對鋰離子電芯單位價格的走勢分析,總體而言較為正確。有關我國鋰離子電池及材料公司而言,未來幾年的工作重心應在致力于提高電池和材料的性價比的技術開發上,包括生產工藝的改進和革新,繼續依靠勞動力成本和電力成本等下降來降低成本,是不現實的。
有關鋰離子電池組(Pack)的單位售價走勢,圖2下顯示,2011年的全球鋰離子電池Pack(注:應該不含電芯)售價在255~351美元/kWh之間,2015年會降到144~277美元/kWh之間,2020年會進一步降到60~203美元/kWh之間,降幅都要快于電芯產品。Pack價格的降幅重要來自于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ESS儲能等大中型電池模組價格的快速下降。自2011年電動汽車商業化元年以來,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組的售價的快速下降,是由電芯和模組技術共同推動的。
下一篇:我國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發展情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