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243次 | 2018年07月24日
《動力電池藍皮書》(2018)發布
2018年7月19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聯席會共同主辦的《動力電池藍皮書: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儀式在京舉行。來自動力電池及相關產業的專家學者、企業界代表等參加了發布儀式。
據了解,藍皮書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持續進行動力電池產業研究的基礎上,聯合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產業研究專著,本書在編制過程中獲得了來自高校、行業機構、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聯席會成員企業以及相關單位專業人士的大力支持。
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7.7萬輛,直接拉動動力電池配套量達36.3GWh,同時也產生了名副其實的全球龍頭企業。2017年初,國家四部委發布了動力電池產業頂層設計政策文件《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對加快提升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明確了下一步的前進方向和發展路線。藍皮書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編撰完成。
據中汽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介紹,本期藍皮書共設計策劃了六大板塊內容“總報告、專家視點篇、產業篇、政策篇、熱點篇以及附錄”。
《動力電池藍皮書》(2018)全書構架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本期藍皮書在上一年度的板塊基礎上新增了“專家視點篇”和“熱點篇”。“總報告”是對2017年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情況的綜述,從產業全局角度出發、回顧和分析了2017年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概況,對產業的發展特征進行了提煉和總結,闡述了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并對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提出了建議。“專家視點篇”是新增板塊,由本書的高端顧問團隊對中國乃至全球的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形勢進行把脈,對產業發展均極具指導意義。“產業篇”分為七個部分,從產業鏈體系方面介紹了單體、系統集成、關鍵材料以及裝備制造的發展情況,并延伸到產業鏈后端的梯次利用以及再生利用回收產業,并對燃料電池產業的研發進展情況作了介紹。在“政策篇”里,藍皮書梳理匯總了2017年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政策、標準以及相關支撐體系。“熱點篇”通過五部分內容對當前動力電池產業發展過程中聚焦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探討,涵蓋高能量電池、高功率電池的發展路線以及行業投資格局、原材料資源和動力電池消防安全。“附錄”基于中汽中心對動力電池產業獨家的研究數據,系統性地繪制出產業數據表,讀者可以直接從量上看出目前的發展格局。
對于我國動力電池未來的發展進程,中汽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動力電池企業應該從務實出發,加大研發和技術方面的投入,加強企業間的互助合作,統一行業標準規范,建立回收再利用的完整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該書的《2017年單體電池產業發展報告》一章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標準化工作組/行業研究部主任周波和分會行業研究部研究員楊海燕共同編撰完成。此前,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行業研究部也曾為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等機構撰寫動力電池產業相關研究報告。
2018年《動力電池藍皮書》從社會科學角度,對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和分析。藍皮書作為產業的觀察家持續緊跟產業發展節奏,密切關注產業發展態勢,深度分析產業發展內涵,既從受眾的角度讓廣大讀者了解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又從專業角度客觀評價動力電池技術和產品,分析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措施。該書有助于動力電池產業管理部門、研究機構、動力電池及上下游企業、社會公眾等了解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意在為政府部門出臺動力電池產業相關政策法規、企業制定相關戰略規劃,提供必要的借鑒和參考。
放眼國內動力電池未來,國家政策的支持及國內外汽車廠商的戰略轉型,都給中國動力電池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如何在新一輪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已經成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電池中國網認為,在發展的同時,國內企業更應該從電池安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和全球化視野的角度出發,突破產業鏈核心薄弱環節,實現跨越式的提質突破,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動力電池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附《動力電池藍皮書》(2018)編委會
名譽顧問陳立泉衣寶廉吳鋒孫逢春歐陽明高
專家顧問(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秉剛王子冬方建華生駒宗久李鋼
劉彥龍肖成偉侯福深侯明黃學杰
編委會主任于凱
副主任吳志新王建海王成蔡國欽唐紅海
主編王成朱成
副主編方凱正
主要執筆人方凱正周波楊海燕江文鋒史鑫
陳佚陽如坤李震彪黎宇科孫峙
鄭曉洪曹宏斌林曉邢丹敏李飛強
張龍海郭苑任海波楊豪畢佳穎
吳伯榮劉正耀張重德趙立金黃吳
張江峰劉磊黃斌王同輝
下一篇:鋰崛起仍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