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74次 | 2021年12月06日
動力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下一個風口?
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汽車大國,現在正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汽車產業結構性產量過剩問題已經顯現,清潔能源汽車在技術和產品方面仍然不能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持續的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
從供給側入手,挖掘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廣闊空間,可以拉動萬億資本。無論是從能源資源的科學利用來說,還是對自然環境保護來說,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規模將達到300萬輛,與目前100萬輛的保有量相比,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根據目前市場發展狀況來看,這種快速發展的著力點將以乘用車市場為主,以三元鋰離子電池(三元鋰離子電池重要涉及鎳、鈷、錳三種貴金屬,其中鈷的價格近年來從每噸十幾萬元飆升至目前的每噸40萬元)為未來乘用車的主流配置。
聯合更強更強聯合
不久前,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軒高科”)公布通告稱,將與我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曹妃甸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東協議共同設立合資公司,生產三元鋰離子電池。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其中,曹妃甸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地方政府的獨資公司,重要是資金投入;最大股東中冶集團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可為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生產供應所需的貴金屬材料;而合肥國軒與比亞迪則可供應技術支持。
根據所簽合作協議,在同等條件下,各股東對新合資公司的產品享有優先購買權。在股東中,僅合肥國軒與比亞迪兩家涉及動力鋰離子電池業務,未來新合資公司的產品或將重要供給國軒高科與比亞迪。如此說來,國軒高科和比亞迪產品所需原料成本將會更低,并且供應鏈更加安全,更加有利于優質產品的研發生產。
調查顯示,2016年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達30.8GWh,同比上升82%。在高上升的同時,還伴隨著結構性產量過剩、兩極分化等一些問題。
由此可見,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迫切要進行一場優勝劣汰的改革,真正想要實現電池行業的發展壯大,就應該提高生產準入門檻,保留技術實力強的公司,從供給端入手,為廣闊市場供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優質產品。
除供給端之外,需求端對動力鋰離子電池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簡單說就是“物美價廉”,高安全、長壽命、高能量、價格低,這是整車廠對所有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的要求。
厚積薄發技術深挖
對任何一家電池公司來說,電池的安全性始終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三元鋰離子電池,電芯的制成工藝,電池模組、電池系統的熱管理等方面都要進行很多設計和探索,以保證電池系統的安全。其次是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問題,要通過開發新型電極材料,如高鎳三元、硅基負極材料、全固態電池研發,以及優化電芯設計等方式實現。
考慮到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問題,國軒高科2008年就成立了國軒高科工程研究院,以技術為驅動,不斷深化公司在全球領域的布局。目前,已經在美國硅谷、日本筑波、上海、合肥、歐洲(選址中)建立全球五大研發中心,利用區位人才優勢,整合全球優秀研發資源,對新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相關領域展開深入研究。
與此同時,深耕產業鏈條也成為國軒高科的重點發展方向。比如在廬江建立電池材料生產基地,布局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和隔膜項目。前不久,更是收購了美國BASF電解液實驗室及相關專利,深化電解液材料布局,為高電壓、高能量密度電池做好技術儲備。現在已經形成了以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為核心的鋰離子電池四大關鍵技術的研公布局。
據了解,在保持技術優勢方面,國軒高科還將進一步圍繞動力鋰離子電池技術領域進行投資布局,繼續深化與國際知名科研院所、著名高校技術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協同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秉持“產品為王”的理念,堅持不懈打造優秀產品,以新一代三元622體系動力鋰離子電池打入國際一流整車公司的供應體系為目標,以技術創新為動力,為全球綠色能源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立足國內放眼國際
做強自身的同時,公司也不可忽略外部環境的變化。2017年,電池原材料鈷價格大幅上漲,引起電池成本上漲。與此同時,補貼退坡使得整車廠倒逼電池公司降價。幾乎所有電池公司都感受到了成本壓力,面對著同樣的“上抬下壓”的局面。
國軒高科通過技術進步、產量規模擴大、生產物料成本、管理成本、財務成本等多個方面的管控,實現了生產成本的下降,對沖上下游公司的壓力。另外,國軒高科在產業鏈中的相關布局,保障了動力鋰離子電池原材料產品工藝、品質,同時也保障了原材料供給,降低采購成本。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國軒高科通過十年的技術積累,厚積薄發。2014年,國軒高科動力鋰離子電池累計出貨量全國第一、全球第四,2015年成功上市成為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第一股。從2015年開始,產量有序擴張,除合肥之外,在廬江、南京、蘇州、青島、唐山建立六大生產基地,規劃到2020年,在全國建立十大生產基地,產量達到30GWh。
擴大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電池公司還應該具有放眼世界的氣魄。截至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的競爭重要集中在我國、日本、韓國。從技術、市場、投資、配套四個方面來分析,中日韓三國各有優勢。我國在市場、投資、配套三個方面是優于日韓的,在技術方面目前與日本還有一些差距,但不完全是在電池核心技術方面,更多是制造業工程化能力上的差距,這種差距仍然要時間去追趕。
總體來看,實現多方合作,進行強強聯合,對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有利于做強做大行業規模,為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供應有力保障。
責編:張珊珊